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摧毁一个超级大国最快的方式是一场金融战争!


2019年11月21日  浏览(17253)人
0
作者:小声比比的饭爷
来源公众号:饭爷的江湖

很多小伙伴都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经营公司,最重要的是保证财务收支平衡有盈余。起码现金流要够好,因为入不敷出公司很快就会破产倒闭。

对国家来说道理也差不多,财政收支平衡是一个国家最根本最内在的核心。只要这个核心不出问题,其他怎么折腾大多都不是事儿。顶多走点弯路,不会伤筋动骨。一旦财政收支平衡出了问题,倒霉也就不远了。

现代社会迅速打垮一个大国最有效的方式从来不是战争,而是金融。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就是财政收支出了问题之后,被西方发动的一次金融战争肢解的。

上世纪90年代,苏联在一场蓄谋已久的金融战争之后土崩瓦解。这个经历了惨烈二战都没被打垮的曾经地球最强王者,蓝星最强的工业国就这么灰飞烟灭。

要知道大清这个农业国从国力衰退到溥仪退位,还苟延残喘了百来年。苏联这个庞大的工业帝国被摧毁却只用了短短10年。

解体后的苏联工业体系完全被摧毁,多数成员国都被钉死在底层资源国的位置上,再无可能跻身工业强国。

东欧也自此有了两大特产,一是苦力二是毛妹。年轻男性大量向西方输出变成苦力出卖廉价劳动力,年轻女性则变成性奴大量出现在西方城市的各个角落。


01

工业革命以后,现代化重工业当仁不让的成为大国争霸和扩张的基础配置。同样的,任何后发国家想要爬到食物链上层完成国防和工业体系建设,也必须要点这颗技能树,苏联自然也不例外。

苏联的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之初,内部面临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基础薄弱的问题。外部则是英法德美日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各种经济技术封锁想要把苏联扼杀在幼儿园。

当时的苏联还是个农业国,资源有限又想快速工业化,从农业部门抽调资源进行工业化变成了必然。只有短期集中所有资源发展以国防军事为中心的重工业,才能和西方列强抗衡。

而且因为西方阵营的围追堵截,客观条件上当时的苏联也没办法按部就班从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一个个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超高速工业化发展计划产生了。连续几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得苏联快速成为能和美国抗衡的工业化强国。

很多时候确实要佩服伟人的前瞻性。毛主席在评论苏联工业化时就曾经说过:“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苏联的软肋就是来自粮食问题。

其实苏联原本是产粮大国,即使在沙俄时期,也能毫不费力的实现粮食自给。
直到20世纪初,俄国还占据了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45%,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后面因为军备竞赛,苏联的重工业尤其是军工开始过度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才被忽视了。
因为粮食产量降低,国家储备粮持续减少,填饱国民的肚子已经变成了六十年代苏联不得不面对的头号问题。
自己产量不够就只能从国际市场购买,然而国际商品结算货币是美元不是卢布,想进口粮食就得有足够的美元外汇储备。
没有足够的美元,苏联只能开始抛售黄金储备。单单1963年因为农作物减产进口粮食,就用掉372.2吨黄金,占据苏联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一。
大家也能看出来,靠这点黄金,根本是杯水车薪。再来两次天灾,黄金储备就都用完了。

02

不得不说苏联当时国运还在,正在发愁怎么解决粮食问题的时候,天上的馅饼就来了。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

世界性经济危机由此引发,油价开始暴涨。

苏联则恰好因为六十年代在西伯利亚发现大油田导致了石油产量持续上升,从年产不到2亿吨上升到6亿吨。

暴涨的油价让石油收入从天而降,之前苏联头疼的外汇储备和粮食问题居然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石油产量和出口量的快速增长给苏联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美元外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西伯利亚优质油田石油大量产出造就了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繁荣。
除了进口粮食,苏联也开始大量进口设备,很多国内有能力生产的设备也开始进口,反正钱多嘛,自己造哪有买省事。
因为石油收入暴涨,70年代初制定的发展科技,生产民用产品,提升工业竞争力出口创汇的经济改革计划也就此搁置。
当时的苏联还利用这笔石油收入到处支援第三世界国家的小兄弟,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撒切尔夫人曾经有个演讲描绘了苏联的如日中天:“借助计划政策,加上独特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刺激手段相结合,苏联的经济发展指标很高。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过去比我们高出一倍。如果再考虑到苏联丰厚的自然资源,如果加以合理地运营,那么苏联完全有可能将我们挤出世界市场。因此,我们一直采取行动,旨在削弱苏联经济,制造其内部问题。
英美削弱苏联经济的努力并没有成功。石油价格持续10年维持高位造就了苏联经济的持续繁荣,赶英超美的速度日益加快。
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至美国的80%,军事上已经全面超越美国。比如战略导弹苏联这一年有2402枚,超过美国40%,战略核力量的开支是美国的3倍。
苏联军队的扩张速度也很快。1978年,美军有210万人,苏军则有440万人,美陆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则拥有50000辆。
在石油价格高涨带来的巨额收入支撑下,这一阶段的美苏争霸中,苏联一直保持进攻状态,四面开花。靠近苏联的欧洲是争霸的重点区域,美苏都集结了重兵。

03
和如日中天日进斗金的苏联不同,同一时期的西方因为石油价格高涨、能源短缺、生产力衰退陷入全面滞涨。
经济危机冲击下,美国的收支平衡日益恶化。不但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越战也严重受挫,陷入持久战的泥潭。随着危机愈演愈烈,越战变成一场越来越打不起的战争。
古人说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没钱还打个屁啊,后面美国收缩战线也就成了必然。尼克松在这个阶段调整了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了亚洲兵力,从越南开始撤军。原因只有一个,口袋里钱不够了。
其实七十年代初不管是美国从越南撤军,还是后面向中国示好中美建交都是因为类似的经济问题。
有一句话叫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用在国与国关系上可能更加恰当。
很多人以为尼克松访华才是中美关系转折点,其实转折点发生在1969年3月,苏联炮轰中国珍宝岛的时候。
从那时起,中苏关系从貌合神离正式转向全面对抗,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曾经陈兵百万,考虑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在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中国在1963年4月召开的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准备他们(美帝、苏修)大打、准备他们早打。准备他们打常规战争,也准备他们打核大战。总而言之,我们要有准备。”
在这个报告中,最重要的信号就是,中国的敌人从一个变成两个,从原来的“美帝”,变成了“美帝和苏修。”
美国人迅速捕捉到这个信号,当时美国正在衰退,拿出大量金钱对抗苏联和打越战压力就够大了,再和中国搞下去显然不划算,利用中苏关系恶化“以中制苏”就成了最佳选择。
这是一个双赢的策略。对美国来说,因为经济实力不济,急需一个苏联的邻居来牵制苏联的扩张。和中国结盟以后,重心就可以完全回到欧洲去。对中国来说,因为中苏关系转向全面对抗,中国需要时刻防备苏联。远方有一个朋友对苏联警告,让它不敢轻举妄动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双方的利益点一拍即合,成为当时最佳的合作对象。
所以大家才看到在中苏对抗的第二年,尼克松通过即将访问北京的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转告中国政府,美国准备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这才有了后面的中美乒乓外交和尼克松访华。
美国和中国改善关系以后,得以在亚洲抽身。腾出手促成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并在之后的数年彻底分化了阿拉伯联盟,把沙特从苏联阵营争取到自己一边。这为80年代美国发动对苏金融战奠定了基础。

04

时间转到1980年,这一年苏联的石油天然气出口金额已经达到向经合组织国家出口额的67%。

不过巨额的石油收入不但没有解决苏联经济的不平衡,反而加重了这种不平衡。

因为天降横财,苏联没有重新调整经济结构。

发展科技生产民用产品,提升工业竞争力出口创汇的经济改革计划被搁置不说,粮食也越发依赖进口。

1970年,苏联进口谷物仅220万吨。1985年,苏联进口的谷物已经达到4560万吨。市面上近四成的粮食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短短十几年间,苏联从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产粮国变成粮食进口国,全世界六分之一的粮食都要被苏联进口来填饱老百姓的肚子。

想想也是搞笑,一个占据地球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庞大帝国,仅有不到三亿人口,居然从六十年代之后的大多数年份不得不依赖越来越多的粮食进口才能养活自己,这真是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要知道苏联这种依赖石油价格的经济非常脆弱,想满足国内粮食需要,首先需要用石油出口换取巨额外汇(也就是美元),再用美元大量进口粮食,一旦油价下跌美元不足粮食进口就没法保证。
美国人当然也发现了这点。他们很快明白苏联的命门在美元外汇储备,从里根上台开始,围绕着消耗苏联硬通货美元储备的措施就开始不断实施。
如果能想法儿消耗掉苏联现有的外汇储备,后面只要油价下跌外汇收入减少,苏联就会陷入困境。
没有足够的美元进口粮食和设备,看似强大的苏联经济就会不攻自破。再利用经济困境激化民族矛盾,就可以肢解苏联。以前有一本美国人写的《里根政府是怎么搞垮苏联的》曾经详细记载过这些细节。
以前我们总看到国家不遗余力的强调必须维持足额外汇储备、保证粮食安全和自主、强调新能源开发减少石油依赖。这些教训都是从苏联这边学来的。
当时的美国一方面秘密资助阿富汗游击队,把苏联拖入阿富汗战争的汪洋大海消耗国力。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措施加大对东欧国家经济制裁,让苏联被迫拿出石油收入的一部分来支援小兄弟。单单波兰一年就需要4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大量的外汇储备再这个过程中被消耗。
除了想办法消耗苏联现有外汇储备,在减少苏联石油收入上美国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联合整个西方世界对苏联进行全面技术封锁,以阻止苏联得到提高石油产量和修建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关键技术。产量少了,外汇收入不就少了嘛。

05
西方的努力没有白费,转折点终于来了。
1985年开始,苏联石油产量见顶,开始缓慢下滑,美国等待已久的苏联产量“峰值时刻”终于来了。
之前分化的阿拉伯联盟国家这时候也派上了用场。美国宣布为沙特提供安全保障,通过提供最先进的预警机和毒刺导弹和沙特结成反苏同盟。沙特则宣布加大石油产量两倍以上,油价几个月内就暴跌到10美元一桶。
对一个战略物资几乎完全依靠石油创汇支撑的国家来说,石油产量和价格双杀的威力是巨大的。
随着石油出口创汇收入的减少,数千万吨的粮食进口化为泡影,财政收支也很快严重恶化。
单单1986一年时间,苏联的外汇储备就减少了三分之二。随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和亚美尼亚大地震又雪上加霜的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
苏联当时的一份文件描述了财政危机有多严重。

可自由兑换的货币结算非常紧张,债务超过了商品出口年度收入的两倍,支付利息需要耗费近20亿卢布,超过石油出口所获可自由兑换货币全部进款。

目前的情况是,我国必须将出口获得的全部可自由兑换货币进款用于偿还外债。

这段话啥意思呢?就是当时苏联石油出口收入只够偿还债务利息,已经没有任何多余外汇进口粮食、设备和其他资源。
苏联的困境在于,想买粮食就要有足够的美元,没有高价石油出口,就没有足够的美元进口粮食。
普通老百姓虽然不知道咋回事,但是社会食品急剧短缺,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很快在市场上显现。读过中学历史课本的同学都知道,那时候苏联人要排很长的队购买生活用品。
现在很多人吃饱了会想,不就是食物短缺嘛,为啥会有这么大反应?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饥饿是最有力的武器,俄国历史上因为粮食和饥饿引发的各种运动数不胜数。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的开端就是“面包骚动”,谁也没想到从面包骚动开始短短八天时间,存续300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就此轰然倒下。
粮食是最重要的资源,其地位无可比拟。
历史上所有王朝更迭,往往和粮食短缺有关,苏联自然也不会例外。庞然大物倒下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06

到处都是饥饿的苏联民众,戈尔巴乔夫不得不开始向西方政府寻求贷款。
向自己的冷战敌人借钱,就要按照它们的要求进行改革,此时此刻的苏联,已经完全丧失了主动权。

1990年是苏联最为悲伤的一年,美苏攻守之势开始逆转。

为获得西方的贷款进口粮食维持国民经济运转,苏联开始按照西方的要求进行改革,大规模收缩自己的势力范围。

戈尔巴乔夫甚至为此放弃了支持已久的伊拉克,同意了东西德统一,甚至同意德国留在北约。后面还有那次骇人听闻的私有化。美国总统里根访问苏联时候曾盛赞:“由于改革,苏联已走上正确道路”。

粮食问题还导致了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内的分离主义运动,当初加盟苏联的共和国纷纷开始要求独立。它们的想法说起来也简单,跟着大哥就是要过好日子的,现在穷的饭都吃不饱了,还不如自己单过。

加速苏联解体进程的是1990年3月的立陶宛独立事件。莫斯科在立陶宛宣布独立后开始经济制裁,并终止了石油供应。后面居然为了和美国签订贸易协定获得援助和粮食,莫斯科又同意在协议签订之前立即解除立陶宛的经济制裁和恢复石油供应。

其他加盟国家一看莫斯科这么疲弱不堪,都开始有恃无恐的有样学样,苏联就此解体了。

这场金融战争之后,一个1980年国力还是美国80%的超级大国土崩瓦解。一个有着上万件核武器武装到牙齿的超级大国瞬间消失。一个八十年代每四个家庭就有一台私人汽车的工业化强国,一度GDP沦落到不如中国一个东部强省,至今还在血流不止。

曾经闹得最欢的俄罗斯现在有很多人都非常怀念之前的苏联时代

有时看到这种采访,总有种时光倒流看民国剧本的感觉。当年民国群众以为推翻了腐朽的大清就能过上好日子,结果过的比大清还惨。“百姓无不怀念大清”在民国时代并不是一句笑话。


07

有意思的是,苏联解体之后,倒霉的不光是苏联人民,整个西方劳动者也跟着倒了大霉。

当初美苏争霸的时候,双方阵营都不断自我进化,竞相提高薪资福利来讨好劳动人民,生怕对方把自己和平演变。苏联搞生产资料公有,美国就给资本家上重税。苏联说人民当家做主,美国就提高工人工资和社会保障。

所以你才看到,三十年前欧美父辈们的一份普通工作就能让一家四口过上衣食无忧的中产生活,这也是中产阶级最幸福的年代。

这边苏联一解体,讨好拉拢自然变得没有必要,资本家们马上把劳动人民按在地上摩擦。后面美国和西欧工人的实际收入再没有涨过。

很多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措施不当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他当然是有责任的,不过解体并不完全是他的锅,是多年内忧外患各种因素积累的产物。他最大的问题是私有化改革过于激进,使得苏联积累70年的财富瞬间被西方洗劫一空,这个未来我们有机会再说。

从财政收支状况看,苏联解体的结局早已注定。当时苏联的财政收支早就无法维持原有的势力范围,戈尔巴乔夫只不过是被迫廉价甩卖苏联的各种政治和经济资产来延缓即将到来的经济崩溃罢了。

本质上,苏联是先陷入了财政危机,之后又被美国联合沙特用一场金融战打垮。苏联财政收支失去平衡是庞大帝国轰然解体的最重要因素。美国联合沙特发动的金融战也只是给这个庞然大物套上最后的绞索。

美国人管这个叫隐蔽经济战,里根时期的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凯西是这套体系的设计者,主要手段就是鼓吹放松资本管制任凭热钱进出冲击经济,私有化国企削弱国家抵御外部攻击的能力,通过金融手段征服世界。

这是一种非常规战争,核心是通过对一个国家经济体进行研究,找到其咽喉要害,并针对这种脆弱性,通过经济手段进行打击,削弱其国力,进而扶植自己的代理人上位。

以前看到人讲:“游牧民族征服世界,除了破坏,就是掠夺财富和工匠,还有抢走女性。抢走贵金属掠夺实物是为了快速敛财,平衡打仗带来战争损耗。收割能工巧匠可以提高民间生产力水平提升战争能力。抢走女性可以提升繁衍和种族延续能力。”

其实苏联被征服以后,金融资本在俄罗斯东欧干的是同样的事儿。在西方专家指导下,这些国家货币变成废纸,国内资产被外国资本瓜分,科技工业人才贫困潦倒任凭外国选择,女性则大量外嫁或者堕入风尘,这是和平年代不费一枪一弹最彻底的征服。

总有人说世界进步了,烧杀抢掠没有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一直都是个丛林,根本没有变过。

文章的最后,讲一个苏联的小故事吧,今年最火的片子流浪地球也用了这个梗。

1993年,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向大家报告说:“‘瓦良格’号不可能再完工了”
大家问道:“为了将舰完工,工厂究竟需要什么?”
马卡洛夫回答道:“苏联、苏共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
马卡洛夫继续说:“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

苏联解体的教训需要我们时刻牢记,因为直到今天,苏联曾经发生的一切现在依然还在全世界到处重复发生。


全文完!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1232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美推迟华为交易禁令:是情非得已,还是居心叵测?
下一篇:香港决战来了!背后大BOSS现身,中国反击!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