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写过,当下的中国,仍需要执行“动态清零”的抗疫政策,因为这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但是,我发现,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抗拒“动态清零”,幻想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与病毒共存。我总结了10种有关抗疫的常见谬论,供大家参考。1)“严格抗疫的代价太大了。”实际上,疫情就是和平年代的“战争”,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最不坏的选择。大家的工作、生活如果受到影响,请记住,这是疫情带来的,不是抗疫造成的。如果不认真抗疫,疫情一旦失控,不仅民众伤亡惨重,经济还会受到更严重的冲击。抗疫就是为了保经济、保民生,不抗疫才会让经济和民生受到更大的冲击。对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成本,需要每个人都少一点抱怨、多一点作为,真正做到共克时艰。对于卡车司机等特殊困难群体,应该考虑多出台一些人性化的政策,包括方便他们的工作、为他们提供补贴等,帮助受到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个人渡过难关。2)“新冠会死人,难道其他疾病就不会死人吗?”疫情爆发两年多以来,中国坚持“动态清零”,任何一个时点,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是正常的。看看那些低风险地区人潮涌动的情况,甚至可以说,中国这些地区已经实现了西方彻底躺平后的“正常水平”。以我所在的北京来说,近期有零星的病例,但是电影院、商场、医院等都是正常开放的,更不用说景点、公园了。在北京这些只有零星疫情或者没有疫情的地方,民众就医是不存在问题的,因此也就不存在因为抗疫导致大量患者出现其他疾病时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最后死亡的情况。即便是在西安、深圳、上海、吉林等过去几个月疫情一度非常严重的地区,在“封城”一开始,由于整个系统还在调试当中,加上一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问题,确实会出现一些极端的悲剧性案例。但各地在“封城”一段时间后,系统运转会得到极大改善,民生物资保障和民众就医基本上是有保证的,也不存在抗疫导致大量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的现象。对于抗疫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敢于直面面对,要实事求是整改,但这并不是否定“动态清零”的理由。相反,如果疫情失控、医疗体系崩溃,这恰恰会造成其他病人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这在2020年初武汉疫情爆发时已经充分……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566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