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党伟业》中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北大讲堂里,新文化运动的学者们围攻留辫子的辜鸿铭,辜鸿铭反唇相讥:“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这个“辫子”,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对某样东西的屈服、顺从。我们且不论辜鸿铭这个人到底怎样,电影中的这段台词,是相当了不起的。无论什么时代,人们都很难摆脱心中“无形的辫子”。辜鸿铭的辫子,是对“传统”、“国学”、“封建文化”留恋;但大名鼎鼎的文学改良领袖胡适先生,难道就没有他的“辫子”吗?有的,是对西方文明的全盘接受、顶礼膜拜、是对日本的恐惧、是对美国生活的迷恋、是建立“低调俱乐部”,劝中国人民和国民政府不要抵抗。一百多年后,革命早已成功,国家早已解放,社会早已文明进步,但当代人心中就没有“辫子”吗?有的。当代有一群人……



已有923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