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里一句极富禅意的台词,从根底解释了世人对真假事物应有的认知。但这句话唯独不适用于售楼处。自打1994年中国大陆从香港引进商品房预售制度开始,售楼处买卖双方的战争就从未停歇过。究其原因,我认为大概有三点。一是中国楼市信息高度不透明,购房者多韭菜;二是消费者的复购率极低,绝大多数老百姓一辈子也就买1-2套住房;三是城市房价一直维持大涨小跌的趋势,纵使房子问题有多大,房价上涨依然会稀释购房者的不满情绪。所以某种意义上讲,卖家天然占据了交易优势,自然对规则熟视无睹。尤其是早期的开发商,大都抱着「一次性买卖」的态度做房地产生意:从政府拿到地之后,马上开始宣传造势,然后不惜重金打造奢华样板房,但真正落地时候,却将利润置于最高点,什么品牌、配套、合理规划统统靠后站。前几天我写过一篇文章,用最近出台的政策和往日数据推演出,今年下半年售楼处维权潮一定会如期而至。没想到短短几天,房地产大户合肥就率先引发了楼市维权,口碑一向不错的品牌开发商们相继沦陷。报道称……



已有894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