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一中,这两大城市再次被委以重任
2019年08月19日
13561
中有上海,南有深圳,这两座城市先后被委以重任。
日前,《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
深圳
获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和
“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的“双范”定位。
未来,深圳还将建设成为
全球标杆城市
。
这
样的定位,不仅规格极高,而且前所未有。
无独有偶,就在半个月前,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
正式落地。新片区将对标国际最强自贸区,探索以
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
为重点的政策,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
特殊经济功能区
。
对标国际最强,特殊经济功能区,探索投资贸易自由,这让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与其他自贸区有着实质性区别,有着与众不同的探索意义。
从上海到深圳,这两座城市先后被赋予国家使命,意味着什么?
01
这一次,为什么又是深圳?
40年前,深圳被委以重任,开启了经济特区的全新探索。
40年后的今天,深圳GDP首次超越香港。
1979年,深圳经济总量仅为1.97亿元,人均GDP 606元,不足香港的1%。2018年,深圳经济总量高达2.42万亿,而香港为2.4万亿,深圳首次完成了超越。
深圳不仅发展之快备受瞩目,而且高新制造业有了十足的国际影响力。不说南山区一个
最强街道办
成了国际博弈最具聚焦力的存在,以华为、中兴、大疆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成为中国制造最佳的代名词。
这座城市从当年的小渔村,一跃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线城市。
深圳名气之大、期待之高,以至于连东南亚和东北的炒房者,都以
“下一个深圳”
作为宣传口号。
“金边是20年前的深圳”、“丹东是下一个深圳”
之类的说法不绝于耳。
(参阅《
这里是下一个深圳?别扯了
》)
可以说,深圳的发展成绩,正是改革开放的体现,也是发展奇迹的最大样板之一。
所以,建设“双范城市”,深圳可谓当仁不让。
深圳一开始就含着金钥匙出生,而后的政策惠及度,除了京沪,没有城市能及。
今天的深圳,既是
经济特区
,也是
计划单列市
。既是
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
,也是
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
。未来,既要建设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又要建设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还是打造
制造业科创中心
。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意见提出,
推进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
这一政策的意义不仅在于人才竞争,更有着长远的深层意义,未来深港融合将是大势所趋。
既然是示范区,那么深圳经验一定是可复制、可推广的。
“敢闯敢干”是尝试探索,而示范则需要将这些经验模式化,让更多城市从中受益。
这是深圳作为“双范”城市的意义所在。
02
上海:
从金融中心到科创中心
在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落地之前,上海就已先后完成了三件大事:
进博会、科创板和长三角一体化。
这四件大事,都有一个共同指向:
重新定位上海在亚太乃至全球的位置。
在2035城市总规中,上海最突出的定位当属”五大中心”:
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科创中心。
经济中心自不用说
,上海不仅是中国经济第一城,GDP远超香港,而且也是人口第一大城(重庆相当于一省,以主城区作为对比),同时还是工业第一大城,对于长三角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独一无二。
近日,上海提出“
改革开放再出发,再造一个新浦东
”的口号,提出浦东新区GDP七年再增1万亿,这就是为巩固经济中心地位而来。
金融中心,上海同样当仁不让。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不久前,上海市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这意味着上海建设金融中心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在2019年GFCI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
上海位列第五,仅位于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之后。
这一次,科创板的迅速落地、注册制的雷厉风行,以及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在金融贸易自由便利化的全新探索,都是助力国际金融中心的大招。
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这一直以来都是上海的优势所在。
2018年,上海关区货物进出口总额6.41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超过五分之一;
全年集装箱吞吐量4201.02万国际标准箱,增长4.4%,规模连续9年保持全球第一。
而国际科创中心,则是近几年的新提法。
很多人以为上海只有金融和大国企,却不知道上海是工业第一大城,同时还是国内最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基地之一。最近,上海“浦东20条”和自贸区新片区,不约而同将视角对准了科创。
上海有什么高端制造业?
不用说以
上汽和特斯拉
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上海还拥有以
中芯国际、紫光展锐、新昇半导体
为代表的集成电路制造业,以
C919大飞机发动机
为代表的航空制造业,以
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
为代表的船舶制造业……无一不是国之重器,无一不处于龙头地位。
这是上海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上海未来在国际博弈中最具竞争力的筹码。这在《
千万不要低估一线城市
》一文中有详细论述。
用上海2035总规的话来说:
“上海肩负国家使命与时代担当,引领区域深度参与国际竞争。
”
如今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上海这些使命,同样有了与众不同的含义。
03
从上海到深圳,传达了什么信号?
上海和深圳,先后被赋予重任,传达了什么信号?
了解这一点,必须要熟悉如今的国际环境和城市竞争新态势。
没有城市的地位永久不变,也没有任何优惠政策能够一劳永逸,上海和深圳的发展崛起,正在重塑城市格局。
上海的金融、航运和贸易,深圳的科创,都已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如果未来能在资本流动、人才流动和贸易自由化上做出更多探索,那么某些城市的
唯一重要性
就不再那么突出。
因此,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将会在自由贸易方面做出更具突破性的探索,而深圳也将在科创领域迈出更大的脚步,
深港双城融合
将会迈出更多实质性步伐。
当然,政策红利是一回事,社会期许是一回事,能否真正建成,则是另外一回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赞
赞
已有
913
人赞
热点推荐
毒瘤,又扒出一个!
2025.07.05
为什么卫星很容易发现航母?
2025.07.05
中国主动出击发出重大信号,欧盟千万别把东大逼急了,否则会倒大霉!
2025.07.05
什么样的文明,才有末日预言?
2025.07.05
都想控制印钞机!
2025.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