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8月26日到8月31日,两次重要会议都对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做出了新的表态。这意味着,城市价值大分化的时代正式到来了!
8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个会议上,中央首次对城镇化给出了这样的表态:
会议通稿发布的当天,我就在专栏里进行了分析,告诉大家:城市价值大分化的时代来了。
通稿最核心的两句话是: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也就是说,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将来是发展重点,人口、资金等要素要向这里集中。其他地区,如果城市不能进一步做大,就重点发展农业、保护生态和巩固边疆了。
而且会议通稿还告诉我们:这就是当前“中国经济空间结构”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而这个趋势是要鼓励的。
这再清晰不过地告诉我们,“大中小城市协调、同步发展”的城镇化战略已经被淡化。所谓“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大城市+城市群+都市圈”。
8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再次确认了上述战略和发展趋势。
在金融委会议通稿里,有这样一段话:
这种表态,是史无前例的。
在以前,所有的地区都要加快发展。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13年以及之前,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以上,那时候所有的地区都在大干快上,投资增速都很快。但后来,产能出现了过剩,一些地方由于财政能力差、经济效益差,“大投资”无法换回“高回报”,经济增速被迫慢了下来。
目前全国投资增速不到6%。对于东北、西北等一些省市,原计划上马的地铁、高速公路等项目,已经被推迟或者下马。原因很简单,由于人口规模、密度不够,即便建成,利用率也不高,更不可能收回成本,反而给地方财政带来沉重压力。
所以,无论从财政角度,还是银行的角度,都不可能“直升机撒钱”了。
这时候,国家只能选择有持续人口流入、有产业支撑、有真实需求的地区加大投资。这就是“支持愿意干事创业、敢于担当、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地区和领域加快发展”这句话的由来。
很显然,这指的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等省市,以及成渝、武汉、郑州、长株潭、西安、山东半岛等都市群。
对于能赢得增量人口、经济发展成绩显著的,国家会给予各种激励。比如深圳定位最近获得全面提升,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再比如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东北部的龙港镇,面积只有不到200平方公里,最近被国务院批准直接升格为县级市。
这种城市地位的跃升,不仅让官员级别上升、仕途光明,也让全体老百姓很有面子和里子。所谓“里子”,就是房价上涨。所以,人口流入城市会上下一心,全力谋发展,最终官民共享成果。
至于人口不断流失,财政能力低下的地区和城市,即便愿意上马新项目,财政、银行也不敢全力支持了。毕竟,投资是要讲效益的,欠钱是要还的。
上图是央行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表”,单位为亿元。
可以看出,上半年江苏省融资规模增量最大,超过了1.6万亿;广东名列第二,融资增量1.46万亿;浙江名列第三,融资增量1.12万亿。
第三经济大省山东,新增融资规模只有江苏的一半;GDP跟浙江差距不算太大的河南省,融资额竟然只有浙江的一半左右。
而辽吉黑三省的社会融资额增量,加起来竟然只有江苏的36%,预示着东北振兴仍然任重而道远。至于海南省的融资增量,就更加微不足道。
从新增融资流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上述中央、国务院两次重要会议透露的精神,已经在“融资”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未来这种趋势只会加强,不会弱化。
所以,到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及其都市圈、城市群投资,才有未来。因为这些地区会不断获得政策利好,并吸引资金、增量人口的流入,基础设施会越来越好,教育医疗资源也随之不断改善,最终让城市价值不断提升。
此外,8月31日金融委会议还透露了两大信号,值得高度关注:
第一,在逆周期调控上,力度将明显加大。
最新会议通稿说,要“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而在7月份的第六次会议通稿里,只是说“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表述明显不同。
什么是逆周期调控?当然就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降准、降息、增加货币供应量。这对于实体经济,对于股市楼市都构成利好。
第二,这次会议用较大篇幅提及了股市,显示国家对股市的高度重视。
通稿说:
在这两段话里,“为更多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创造良好条件”,“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韧性和服务能力”以及“为满足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等多元诉求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都非常耐人寻味。
在楼市必须保持平稳的时候,国家显然鼓励资金流入股市。虽然由于外围形势不明朗,让当前股市仍然低迷。但股市显然孕育着新的机会,反弹行情随时可能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