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了半个月,还有戏吗?
2019年09月30日
14863
我说的是
A
股。
从
9
月
16
日冲高回落之后,
9
月后半月的
11
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断断续续跌了
130
多点。彻底打消了很多人预期中的“
70
年大庆行情”。
我之前也认为会有一波强反弹,但这波反弹只进行了一半,就在
9
月
16
日结束了。
为什么?原因有三:
第一,中国央行没有跟随美联储“宽松的步伐”。
9
月
19
日凌晨,美联储宣布了本年度第二次降息,仍然是
25
个基点。此外,为了维持其降息成果,美联储连续
9
天向市场注入超过
7000
亿美元的流动性,接近
5
万亿人民币。
在美联储如此大力度的“降息
+
扩表”(这一轮扩表不是购买国债、
MBS
,而是类似中国的“逆回购”),而欧洲央行也重启量化宽松的时候,中国央行反而非常淡定。
首先是在
9
月
17
日,市场普遍预测央行会在这一天降低
1
年期中期借贷便利
MLF
的利率,以推动
LPR
利率走低。然而央行没有动。于是上证指数在
9
月
17
日大跌了
1.74%
。
到了
9
月
20
日,美联储降息第二天,新一轮
LPR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出笼,只有
1
年期小幅降低了
5
个基点,
5
年以上期限保持不变。
央行的“矜持”让市场颇感失望,是反弹行情夭折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央行不愿意大幅降息,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近期
CPI
在高位运行,连续两个月同比涨幅达到
2.8%(见上图)
,这个涨幅距离
3%
的警戒线非常近。正因为如此,
央行在三季度例会通稿里,罕有地提及了物价问题,并连续三个季度提及了“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
当“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这类表述出现的时候,广义货币
M2
一般增速就会放缓,很难超过
8.5%
。
第二,美国又出幺蛾子。
本来,在中美第十三轮磋商之前,双方各释放了两轮善意,要么剔除了一些征税的商品,要么推迟了征税的时间,在“黄金周”之前看起来不会有坏消息。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彭博社又突然报道了“白宫想让中概股退市”的新闻,引发阿里、京东、拼多多、百度等“中概股”的大跌。
目前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有
156
家,市值超过
1.2
万亿美元。如果退市,将带来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问题,也会引发市场剧烈波动。
消息传出后,纳斯达克市场首先表态,反对这样做。随后,美国财政部澄清,说“目前没有这个计划”(见上图)。
但是请注意,美国财政部只是说“目前没有”。
以特朗普朝令夕改、忽左忽右的性格,这种事情难保不会发生。
如果中美在资本上脱钩,对国内风险投资领域显然是一个较大利空。首先,我们将失去一个重要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其次,还将失去一个重要的投资退出渠道。
其结果,可能让中国的风险投资活跃度下降,国际化程度下降,国内资本市场扩容压力加大。当然,对美国也没有什么好处,美国资本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机会将大大减少,美国全球金融市场中心地位也将有所下降。
所以,这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但你没有办法保证它不发生。
第三,高层对于牛市的看法,发生了微妙变化。
9
月
18
日晚上,在一个论坛上,前证监会主席肖钢反思了
2015
年牛市,下图就是当时的照片。
可以看出,肖钢是在反思管理层的“牛市情结”。他总结说,当前全社会广泛存在“牛市情结”,其原因在于:在上涨市中市场参与者都获得了好处。
管理层也是这样,把股市上涨作为监管部门的政绩,并对决策形成隐形约束——比如政策上往往鼓励做多,而限制做空。
肖钢主持证监会期间,
A
股走了一波大牛市,而且是“杠杆上的牛市”。在那一轮牛市里,我是坚定的反对者。一直撰文提醒风险,先后使用过的标题包括“大牛市带来大逃亡”,“中国经济或将毁于失控的牛市”,“国家牛市说法暗藏陷阱”等等。
现在,我很欣慰地看到肖钢的反思。而他的反思,会多少影响到决策。
我的逻辑非常简单:股市就是市场,让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就可以了。我们需要进入“印股票的时代”,需要进行注册制改革。但注册制改革会带来
A
股价值的重估,因为之前我们是审批制,审批制让上市资格非常稀缺,所以存在“审批溢价”。
实施注册制之后,股票应该非常便宜。
所以,通过发动牛市的办法,来搞注册制改革,未来存在“估值悬崖”,无法对接。
最终必然是暴跌,是一地鸡毛。
如果管理层能摆脱“牛市情结”,那对于股市改革、进步绝对是利好。否则,连注册制都可能是“兑水”的,打折扣的。
中国真正的
10
年大牛市,只会诞生在深刻、彻底的改革之后。
而不可能诞生在打激素、鼓吹国家牛市的喧嚣里。
黄金周之后,股市还有机会吗?
要看中美博弈的进展。上图是新华社报道的截屏,
10
月
7
日之后,中美第十三轮磋商就要开始,谈判结果很重要。
如果能实现重大突破,或者有协议、临时协议,则股市会反弹,因为已经跌了
11
个交易日了。
反之会跌,而且中美博弈真的可能会进入金融、资本领域。
中美博弈的不确定性,会让
A
股充满不确定性。
进入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会加大。因此,逆周期调节力度也会加大。所以我认为在
11
月中旬之前,央行会适当降低中期借贷便利的利率,这样才能给
LPR
利率走低创造新的条件。
至于降准,还有一些空间,但整体不大了。
从国内货币、财政政策看,四季度不会有利空,只会有利好。
至于楼市,各地情况、各开发商的情况会继续分化。由于有回款压力,部分开发商会在四季度降价促销,而且加入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各地会暗中出台一些“解绑”楼市的政策,比如限价会有所放宽。整体性的楼市政策是否会微调?有待进一步观察。
大部分城市的政府,也存在一个四季度
GDP
“冲量”的需求。
所以,愿意继续收紧楼市的城市不会太多。
赞
赞
已有
872
人赞
热点推荐
不用太担心,结婚率和生育率很快就会上去的!
2025.08.21
“印度汪精卫”被奉为“国父”,这个国家能有什么出息?
2025.08.21
不停火的和平与没安全的保障!
2025.08.21
暴打欧盟,背后是特朗普重写秩序的惊天图谋!
2025.08.21
特朗普三大意图曝光,欧洲被赶出白宫后惊觉:我们才是菜单上的菜!
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