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者有其屋,千年难题。大疫之下,深圳数千万豪宅被“秒光”,普通家庭则苦盼房价下降,渴望一瓦栖身。房地产,是中国人的大事,也是世界性难题。房地产问题,难在哪儿?房地产,既是投资品,又是消费品;既是市场问题,又是民生问题。常说,市场的归市场,凯撒的归凯撒。现实相反,市场的不归市场,凯撒的不归凯撒。本文从土地、货币及房地产不完全市场三个角度,分析房地产价格扭曲、居住难题之成因。本文逻辑:一、土地垄断化:土地批租扭曲房地产价格;二、地产货币化:货币垄断扭曲房地产价格;三、居住市场化:刚需市场扭曲房地产价格。房地产的供给方是地产商,地产商的供给方是土地持有者。谁掌握了城市土地,谁便掌握了楼市命脉。通常认为,地产商垄断了房地产,抬高了房价。比如,长期以来,香港土地及楼盘被李嘉诚、李兆基、郭德胜、刘銮雄、李文达、吕志和等家族控制。问题是,这些地产商是怎么控制大规模的土地的?换言之,地产商的土地来自哪里?香港的土地并非私人所有,一直采用土地使用权批租制度,通过拍卖、招标的方式对外出让土地使用权。在回归之前,港岛、九龙的土地产权归属英国王室;回归后,香港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延续批租制度,新批土地期限为50年。香港政府垄断了土地,并以批租的方式,将土地使用权拍卖给香港大地产商。中小企业及广大市民根本没有机会获得土地产权和一手土地使用权,这就导致了土地和房地产集中到地产商手中。所以,香港地产商对房地产的垄断,其源头是港府垄断了土地及批租权。这是香港房价持续上涨的根源。我们看看香港房价是怎么上涨的。香港的房价上涨始于1985年。为什么是1985年?1984年底,政策规定:香港“所批出的新的土地,每年限于50公顷(不包括公屋用地)”。50公顷,什么概念?相当于深圳一个大型楼盘的面积。香港一年只供应这么少土地及新房,市场严重供不应求,资金蜂拥而入。此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