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站立场”更值得忠于的,是什么?

2020年04月10日

还记得2月上旬龙应台那一番评论“武汉加油”的刻薄言词吗?就在当时大陆人都新冠病毒困在家里、封城武汉又深陷水深火热之际,就算对大陆人已无一点同胞之情,你起码总有身为文化人对生命基本的慈悲心吧?所谓“物伤其类”,不说些祈祷的祝愿也就罢了,在那样的时候还拿出高人一等的样子讽刺起大陆人文化底色肤浅的话,那不但矫情,伤人,也确实够令人反感的,难怪一下子刺激起许多人的怒火。这是我反对龙应台“这件事”的原因。一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大陆已经基本走出了疫情困境,封城武汉也已经重启了,这个时候再回头来看龙应台这番话,也许我们能够相对心平气和些。龙应台批评大陆人的“集体心灵”如何如何,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大学之前一直生长于台湾的龙应台,孤岛促狭的天然地理环境很容易养育出一种单一性的潜意识,使她不太可能理解到大陆人的“集体的心灵”其实并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有复杂的好多个。北方下雪了,南方却薄衫轻装,西部干旱似火了,东部却雨水泛滥……这些情形同时发生在一片大陆之上并不稀奇,地理的辽阔、环境的多样化总能发育出那些看似相互矛盾却又同时共存的复杂生态,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人的心灵、意识与眼界之中的。加上14亿人口的庞大基数,新中国70来年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就必然造成了大陆形态多样的多种“集体的心灵”。比如一个江浙沪长大的90后、00后群体,他们的“集体心灵”可能就是丰富、认真、细腻甚至是温柔的,而他们那些曾在艰苦岁月到大西北“上山下乡”过的父辈、爷爷辈们的“集体心灵”可能就正好与之相反。这样笼统地给大陆人下一个什么“集体的心灵”特点的定义,其实本身也是龙应台自己失之于贫乏、草率、粗糙、甚至于粗暴的表现,因而也是浅薄的。即便是龙应台说的那个“文化深层”概念,放在我自己这代人的身上来说,以我们身边同学与朋友的“文化深层”下的语言与眼界来比较,也不至于输给台湾同龄人。就算是龙应台本人,我也没觉得她在文化语言与思想上特别高明到哪里去。这是我不同意龙应台“那个观点”的原因。我既反对龙应台做的那件事,也不同意她的那个观点,那么我的“立场”应该是站在龙应台的对立面了吧?……

百家时评小程序
已有881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