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结束长征到达陕北,和陕北红军一起,建立起新的根据地。那时候,陕北是一片孤岛。外边的人不知道里面的情况,由于国府的封锁,里面的声音也传不出来,而天下遍地是国府的宣传机器,全方位抹黑陕北根据地。在吃瓜群众接受的信息里,陕北是经济落后的穷困地区,文化荒芜的精神沙漠,还是没有人身自由的牢笼。谎言说一千遍就是真理。虽然这不是真实的陕北,但在国府日复一日的宣传下,外边的人已经形成固定认知。身处延安的教员对此心知肚明,如果不能在舆论战中扳回局面,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可是敌强我弱,直接在舆论场对轰特别不利,只有绕开国府的宣传机器,才有可能达到围魏救赵的效果。教员和周恩来同志商议,想请宋庆龄先生联系一名外国记者,到延安做实地采访报道。正好,埃德加·斯诺也想去延安。他在很多地方听到国府的宣传,便特别想到延安实地采访,了解一下这群被抹黑的人到底是什么样。1936年4月,斯诺拜访宋庆龄,想请她帮助。宋庆龄详细问了斯诺的身份,感觉不错,通过朋友家的电台向延安传信,看看他们是否批准。教员对斯诺的身份很满意:“美国人就可以绕开国府......在《星期六晚邮报》写稿,有独立的新闻发布渠道......本人有同情心。”他和周恩来同志回信:“就请斯诺来采访吧,顺便再帮忙联系一名外科医生,改善一下根据地的医疗环境。”1936年6月,记者斯诺和医生马海德到达陕北。此后4个月,斯诺实地采访了陕北的农村和军营,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真实的红军,他们打网球、跳高、读书,娱乐生活干净又时髦。斯诺还和很多红军指战员聊天,知道他们为什么参军,现在做的是什么,心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他在陕北采访4个月,资料写满14个笔记本。1936年10月,斯诺返回北平,闷在屋里写作几个月,他把陕北的真实见闻写成一本厚厚的书,书名叫做《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短短几个星期就再版7次,畅销10万册以上。后来,这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