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8月14日陕西汉中,父亲和同学们合影 父亲终身记得他在抗战中学的恩师们,尤其是外语和化学老师。 吴惠波毕业于北师大外文系,时年约50,每堂课开始前,她都要领着学生大声朗读:“We are Chinese, we love China, long live China!”(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中国万岁!) 张荫轩在讲“水分子”时说:“当你逃离沦陷区奔来大后方时,你的母亲流下的那一滴眼泪,就是水的分子组成的。与泪水同时存在的还有感情。水分子是物质,感情是精神,泪水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体。” 这席话一出口,父亲和许多同学哭作一团。 “课堂就是抗击日寇的战场,手中的笔就是抵抗日寇的钢枪。我们都是在屏住了呼吸在听课。” 父亲的回忆是那个时候教与学的真实写照。老师们教书呕心沥血,学生们学习如饥似渴,所以父亲和同学们的学问都十分扎实。 抗战胜利后,父亲的名声就在家乡传开了。国立二十二中高中部的最后一届共有74名毕业生,整个胶东半岛仅有7名,莱西莱阳(当时两县合二为一)只有父亲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