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3年春天,毛泽东在报纸上读到湖南四师的招生广告,不仅免除学费,食宿费很便宜,毕业后还分配工作。他仔细想想:“做老师其实蛮适合的。”正好其他两位朋友也想读师范,便怂恿毛泽东:“一起去吧,顺便帮我们把入学论文也写了。”毛泽东写了三篇入学论文,结果三个人都被录取。第二年,湖南四师和湖南一师合并,毛泽东又成为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一直读到1918年6月。那时候,湖南的学风很好。晚明王夫之崇尚实学,开启湖南敦厚的风气,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中兴名臣”继承王夫之的学风,然后通过湘军的政治影响力,进一步浸润湖湘大地的学子。以至于湖南一师在《教养学生之要旨》中规定: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这种环境想读死书,不可能的。杨昌济也把胡林翼的话转告毛泽东:“天下事只在人力作为,到山穷水尽之时,自有路走,只要切实去做。”毛泽东听进去了,并且模仿胡林翼,把表字改为“润之。”敦厚的环境和开明的恩师,都在教导毛泽东,千万不要坐书斋啊。整整5年半时间……



已有887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