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现新病例,你最不需要的就是恐慌!

2020年06月13日

1、这两天,北京的疫情情况牵动着很多人的心。在6月11日宣布1例确诊后,12日又有2例确诊,13日则直接在新发地发现45例咽拭子​呈阳性人员。

作为一个五年级学生的家长,群里各种消息、段子满天飞​。

其实,我想说的说,大家大可不必惊慌。

新冠病毒目前仍在全球蔓延,在中国各地逐渐放松管控措施之后,出现某种程度的反弹,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并没有改变中国疫情得到根本性控制的基本事实。

更重要的是,包括北京在内,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体系都在有效运转,出现任何新的疑似和确诊病例,都可以做到快速诊断、​隔离、治疗,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人员进行隔离、检测。

只要这一套体系在充分、高效地运转,疫情就不太可能失控。

2、很明显,新冠疫情是一场持久战。

在特效药物和疫苗出现之前,这场战争不会彻底结束。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最关键的还是要听从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建议,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

在疫情最严重的二、三月份,大家就是这么挺过来的,现在只要大家继续坚持这些良好的个人防护习惯,​更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

3、北京疫情反弹,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新冠病毒作为一种全新的病毒,人类对它的了解还是太有限了。

在充满很多未知因素的情况下,对于病毒溯源和传播途径,任何人都不要随便下结论,​避免以讹传讹。

但说一千、道一万,​做好个人防护,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4、北京作为首都,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完全可以应对疫情的零星出现。

今天我看到已经公布了98所检测机构名单,每天最大检测量超过9万。

除了检测,北京的医疗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防护物资就更不用说了,经过大半年的准备,中国是全世界防护物资最丰富的国家。北京作为首都,任何需求都会得到优先满足。

甚至可以说,对于世界卫生组织来说,对于任何一个公共卫生专家来说,北京目前都处于他们认为最理想的疫情应对状态。

5、此时此刻,作为一个北京居民,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做好个人防护,同时避免​信谣、传谣。

必须给北京市政府的信息披露机制点个赞。从前天开始,所有的信息,都能第一时间通过权威渠道获得​。

大家如果真的对疫情很感兴趣,打开微信看一看,“在看”​栏目下,在置顶的话题中,有足够的权威信息。

如果你还想获得更多的信息,那就请关注北京日报、新京报的公众号,还有就是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的公众号​。

来自权威渠道的信息已经足够了,大家大可不必去看那些小道消息,特别是那些来路不明的截屏信息。

6、个人除了做好防护措施,我觉得,近期应该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聚餐活动。

我自己近期肯定是不会参加任何聚餐了,这是对自己负责,更重要的,这是对家人负责。

前段时间,我看簋街附近,到了深夜,依然人满为患,近期​可能需要注意一下了。

7、我今天已经接到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最近是否去过新发地,我们一家人都没有去过。

另外,小小明同学学校也在收集相关信息。

到了下午,片区民警也挨家上门确认。

中国举国体制一旦启动,效率是非常高的。

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北京居民,如实上报个人防疫相关的信息,是责任,也是义务,任何人都不应该有侥幸心理。

8、对于接下来北京的各种防疫措施是否需要调整,大家不要猜,也不用慌张,等着权威部门发布指引即可。

没有发布前,​可以按照现有政策执行。

四年级以下的学生已经暂停返校,这对家长是一个考验,但​几个月都坚持过来了,也不在乎这几周了,毕竟安全第一。

​有条件的家长,不如多陪陪孩子。

孩子在家上网课,效果肯定不如在学校学习,但也不用着急,孩子一辈子很长,也不差这一年半载​,真的没有必要着急。

9、对于外地的朋友,近期如果不是有特别紧急的事情,我个人觉得,应该暂缓来北京​。

大家先观察几天,如果北京的病例持续增加,不排除疫情防控措施会升级,​到时候别来了北京,回去之后又要检测和隔离,就容易耽误事情。

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还是要​观察几天,以权威部门的信息为准。

如果是非来不可的行程,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问题也不大​。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但只要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绝大多数人都是安全的。

10、因为北京出现较多病例,西方国家媒体很可能会对此说三道四,我们大可不必在意。

中国目前的防控措施是科学的、有效的,我们要对此有信心。

至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组织、机构和企业,大家还是要料敌从宽,千万不要麻痹大意。

大家务必时刻牢记——疫情仍未过去,防控不要放松。

最后,祝每一个人健康、平安。

已有878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