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吃不了兜着走”?

2020年08月28日

央视新闻消息,中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折合粮食500亿公斤。

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意味着两亿人一年的口粮就这样被丢进了垃圾堆。

为了纠正国人的浪费行为,有关部门搞出了一个“N-1”模式。

额,那我等单身狗上餐馆岂不是没饭吃?

这则新闻不仅让武汉餐饮协会唾面自干,也成功的把节约粮食这事儿送上了台湾综艺节目:

我庆幸啊,还好只是传到台湾,没有造成国际影响。

“N-1”被骂的狗血淋头,为什么?

因为餐桌浪费的根源不是消费者,更不是消费者的道德低下,限制消费者的自由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根据中国科学院2018年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11.7%,大型聚会浪费率更高,约为38%。

在这份报告中,认为餐饮业是浪费最严重的环节,仅2015年就浪费了180亿公斤食物。我国在储运环节发霉变质损失的粮食高达每年200亿公斤以上,层层淘汰把关送上餐桌已经损失了一部分。

餐桌上的浪费不仅包括米粮,还包括大量肉制品,如果折合成粮食,恐怕要占到浪费额的一半!

为什么消费者吃不完要丢掉呢?

这位老板沉痛的表示:我们也很心痛啊!

但每到此时,我我就会忍不住问一个问题:“老板,我点多了能退吗?”

你猜老板会不会顾左右而言他?

虽然老板惋惜的表示不希望浪费,但当要她付出利益为代价时,她一定不愿意。

那么,我们再换一个思路,老板能给来个半份菜,价格降低一半吗?

呵呵,老板一定会笑眯眯的告诉你:“滚!”

为什么半份菜价格不能低一半?明明我只吃到了半份啊!

因为,开餐馆的主要成本并不在食材上。

这好像是一条人尽皆知的真理,但食材真正的成本比例是多少,大家了解过吗?

为了写好今天这篇文章,我专门去常吃的那家烧烤摊找老板聊了聊成本这个话题。

出人意料,食材成本仅仅占总成本的25%左右,最高不超过30%!而租金和人工占到了50%以上!

这一前提条件就决定了消费者和商家对于食品数量的问题存在天然的隔阂。

半份鸡应该卖多少钱?

对于客户来说,大盘鸡定价60元,小盘鸡就应该定价30元,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我得到的鸡少了一半,凭什么不是30元?

但消费者很少知道,即便只炒一块鸡的皮,成本还是30元!

加工一盘鸡,厨师的工资、水电消耗是固定的,甭管你是大盘鸡还是小盘鸡,只要炉子开了火,就要烧掉那么多煤气,就要占掉大厨5分钟的工作时间。

这些都是成本,都要折算到菜品当中,让消费者不知不觉的买单。

所以,肯德基的炸鸡永远会第二份半价,因为你买的多,他成本才低!第二份半价的收入比一份全价还要高!

消费者得实惠商家得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从商家的角度,要么小盘鸡40元,第二份半价,要么直接大盘鸡60元!卖30元的,只有倒闭一条路。

食物是成本的小头!

既然如此,商家的收入就取决于卖掉了多少份食物,能卖掉多少食物取决于消费者的认同。这份食物的多少对于成本影响很小,但对客户的口碑却影响很大。

大盘菜比小盘菜性价比更高,也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高价格。只有消费者吃得饱,吃得满意,他才会带上朋友做回头客。

而如果你上的是小盘菜,卖的是大盘价,就要冒着让消费者口碑崩盘的风险。

也就是说,商家必须把菜量定得超过大多数人的饭量,然后价钱稍微定的高一点,才能平衡巨大的非食材成本。如果商家把份量定位为男人可以吃饱,那么很多女吃货就会吃不完。

既然如此,那我们打包不就好了吗?

理论上是对的。

但就如卖大盘菜一样,决定打包还是不打包的,还是市场!

确实的,打包是美德,然而……打包也是要收钱的!

剩菜打包,可每个盒子就要1-2元。明明是杜绝浪费的良策,却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经济阻碍。

塑料盒子成本以分计算,商家明明可以折算在菜价里免费提供,实际上却按元收费。

很显然,老板不想让你把剩菜带走。

为什么?

你别看商家说得那么好,剩菜浪费他也心疼。

实际上呢?

泔水都是钱啊!

这才是打包盒收费的真相!

你打包回去,对社会来说是节约粮食了,但对商家来说就少了泔水的收入。

这才是粮食浪费现象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商家为什么要卖大份菜?

因为食材不值钱,客户口碑才值钱。

商家为什么要对打包收费?

因为泔水值钱。

一切都是那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食品就是食品,不附带任何道德价值。

市场化到了极致,食品就是这么低贱。

粮食是必需品,又是边际效应递减最快的必需品。吃饱的人哪怕面对山珍海味也不会动心,饥饿的人吃糠喝稀也没怨言。

当粮食缺乏的时候,市场会倾向于囤积居奇炒作价格。当粮食充足的时候,市场倾向于炒作概念提高附加值。

无论哪种,都是违反道德的,但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力量,他客观存在,不以道德为转移。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呢?

市场不是万能的!有时候甚至是罪恶的!

市场不能阻止毒品交易,也不能阻止卖淫嫖娼,只有法律才是人类道德最终的守护者。

这就是全国人带常委会要针对餐饮浪费行为立法的原因!

当市场的力量已经无法阻止趋势的恶化,食品浪费就应当立法,由法律来厘清权责,判断是非。

市场是没有道德的,但人是有道德的。餐饮业的利润不应以浪费食物作为代价,中国人的人身价值也不应当用浪费食物来彰显。

唯一的问题是,立法应当从哪里入手?

是从“N-1”行规,单身狗不得下馆子入手?还是补贴店铺打包材料费,倡导消费者打包带走入手?还是从处罚商家私运泔水,打击不让打包的经济基础入手?

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能够吃饱饭也才一两代人,不至于这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

我们做不到的原因绝不是单纯的道德问题,而是市场和本能的问题。商家追逐利润是本能,人民追求实惠也是本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本能,这本身就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习惯和本能的力量是极为强大和顽固的,更何况是千万人的本能和习惯。只有立法厘清其中的责任归属,填平粮食浪费的利益鸿沟,消费者和商家才会向道德良俗的方向靠拢。

无论结果如何,过程必然是曲折的。需要大量的样本调研,细致入微的逻辑分析才能找到问题的核心关键。即便发现了端倪,移风易俗也绝非一日之功,国人的习惯也不可能短时间改变。

但我要说,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不完全遵循本能。

人是有道德的动物,懂礼仪,知廉耻。愿意牺牲一时一处的小利益,去换取长远全面的大利益!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在他明白了原委的那时候起,就会主动担负起公民的责任。

解铃还须系铃人,食品浪费是我们每一个人遵循本能导致的,也应当随着公民道德的加强和法律的完善而消失。

从今以后,吃不了兜着走。

我愿与大家共勉。


已有883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