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殖民印度时期,德里的眼镜蛇十分猖獗。当局为减轻蛇害,颁布了一项措施:每打死一只眼镜蛇,可以获得1卢比的奖励。穷苦的印度民众闻风而动。很快,野生眼镜蛇大幅减少。蛇少了,可钱还想拿。不少人就动了歪点子:饲养眼镜蛇,骗取政府赏金。当局者发现这个问题后,把奖赏取消了。手足无措的印度民众,只好将眼镜蛇放生。于是,德里的眼镜蛇又开始泛滥,比先前还多。这就是“眼镜蛇效应”,常用来表示出发点很好的政策,非但没有实现预期效果,反而把局面弄得更糟。德国现在就遭遇到这样的“眼镜蛇困局”:德国庞大的社会救助产业,正在把德国社会引向歪路。说起德国,很多人会想到德国的汽车。比如,我们熟悉的汽车品牌大众、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迈巴赫等等都来自德国。根据德国联邦参议院统计,德国汽车行业雇员人数在80万以上。但实际上,德国还有比汽车更庞大的产业:社会救助产业。有数据,德国社会救助产业直接从业人员数量200万,比汽车业、建筑施工业(约54万)、食品行业(约55.5万)加起来还多。比如,德国最大的社会救助机构天主教明爱会,拥有超50万名专职人员、约100万名志愿者,是德国最大的私人雇主。从总产值来看……



已有876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