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1年春天,19岁的毛泽东辞别父母,奔赴长沙求学。刚从农村进城的毛泽东,感觉什么都很新鲜,尤其是琳琅满目的报纸书籍,让喜欢读书的毛泽东不知所措。他花钱买了一份《民立报》,那份报纸刊登了黄花岗72烈士牺牲的消息,转到其他版面,详细罗列着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以及革命领袖孙中山的名字。毛泽东读完报纸大为震撼。他在韶山就藏着一股侠气,喜欢读《水浒》之类的反抗小说,想以自己的奋斗让穷人过的好点,为了这事,毛泽东和父亲吵过好几次。现在到长沙才知道,原来那么多人对现实世界不满意,做着和他相同的事情,无非是舞台大小不同而已。读完报纸之后,毛泽东深深记住了同盟会的几句宣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国民皆有参政权的政府、平均地权。他也记住了孙中山的名字。孙中山已经是名满天下的革命领袖,而毛泽东只是初出茅庐的青年学生,犹如粉丝崇拜偶像一样,毛泽东也对孙中山生出敬仰之心。激动之余,毛泽东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校墙上,让路过的同学们发表意见。他在文章里说,只有孙中山做总统,康有为做内阁总理,梁启超做外交部长,中国的事情才能做好。此时的毛泽东以为……



已有904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