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自古以来,在行政区域的划分上,有两条主线,一条名为“山川形便”,一条名为“犬牙相入”。山川形便很好理解,那就是以山川大河等显著的地标,划分行政区域。同一个区域内,由于气候和地质的相似,使得文化风俗也较为相近,反之,由于降水和温度的不同,山川江河两侧的生态往往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一般王朝新立之初,都会遵循“不折腾”的原则,顺着山川形便进行区域划分,这样便于管理还能降低成本,有利于休养生息。这一政策也使得很多古城市取名时根据“山南水北”常出现“阴阳”二字,而大区级的命名也基本离不开“东西南北左右内外”八个字。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一曰关内,二曰河南,三曰河东,四曰河北,五曰山南,六曰陇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剑南,十曰岭南。新唐书·地理志·卷二十七山川形便这种“股份化”的发展模式在初期有着巨大的优势,各地往往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统筹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现高速的发展。但时间一久,中央政府的监管便将遭遇了巨大的挑战,由于……



已有886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