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焦虑!

2021年04月29日

近期,社会在等待原定于4月上旬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国家统计局于4月29日出来回应称,2020年我国人口继续保持增长,具体数据将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发布。随着近些年出生人数下降,人口焦虑逐渐升温。公安部户政管理中心公布的新生儿户籍数量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上一年这个数据是1179万。通常,新生儿户籍数量占当年出生人口的比例约为80%,由此大致推出2020年全国出生人口。我们看近年数据:2017年出生人口是1723万,同比下降63万;2018年出生人口是1523万,同比下降200万;2019年出生人口是1465万,同比下降57万。另外,死亡人口一直在增加,2019年死亡人口已接近1000万。综合这两项数据可推算2020年人口增长情况。但是,一边是出生人口的快速下降,一边是死亡人数的持续上升,尤其是建国后婴儿潮一代人迅速凋零,很多人担心:人口拐点(这里指人口负增长)或提前到来。出生人口为何暴跌?人口拐点为何提前到来?如何应对生育问题和教育焦虑?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当下中国的人口问题。进入近代社会以来,全球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但人口出生率经历了短暂暴涨后持续下跌。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逼近“人口悬崖”,迎来人口拐点。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吗?生育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行为。首先,生育以家庭为单位,生孩子靠夫妻双方,国家、政府和企业都使不上力。其次,生育是一种生理行为,受限于男女资源的有效配置。最后,生育还是家庭及婚姻制度下的代际活动,关系到代际繁衍、基因延续及财富传承,超出了个人的生命周期与预期。但是,我们可以将生育行为理解为经济行为,这有利于我们认识生育的本质与规律。所谓经济行为,就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生育,都会考虑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用。比如,是否生二胎,我们可能会考虑二胎带来的经济负担,是否造成母亲职业竞争力下降以及身材受损,是否加重老人带孩子的艰辛。这些都是成本因素。当然,我们也可能会考虑,多个孩子给这个家庭带来哪些快乐,给大宝多一个陪伴,给老去的自己多一个保障。这些属于效用因素。人是在边际上做选择,生育也是在边际上做选择。具体来说……

百家时评小程序
已有867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