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我们到底该怎么看?

2021年05月07日

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这事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了,有点像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咱们该讨论的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进一步推导出来“该怎么应对”,而不是高喊口号,类似“人口不能减少”,或者“工业不能转移”,这些都没意义,成年人的世界最基本的逻辑就是,这个世界根本不在乎你的感受。文章开始,咱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为啥要转移?首先是中国这边的成本越来越高。这里的成本元素很多,人力的,环境的,政府的,都有。人力的比较明显,一般低端制造业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工资低,而是枯燥乏味,经常十几个小时站在流水线前,每天两班倒,做一些完全机械重复的事,甚至连话也不让说,上趟厕所都要憋到特定时间。这种生活可能60后能接受,70后也凑合,80后估计就没法接受了,问题是这类工厂只要年轻人,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太人家还不要,只要90后,最好是95后,年轻力壮,正好给他们当干电池。但是90后你们懂的,尤其是95后,别说去这类工厂了,让他们坐办公室都能跟领导打起来,所以那种工厂现在也叫“城市落脚点”,说的是不少村里的年轻人进城后没地方去,想赶紧找个工作,这时候一般去那种地方,去了发现根本没法接受,工作太过反人类,很快就跑了。而且他们很快就发现,这类工厂不仅工作反人类,连工资也挺反动,工作垃圾工资还低,所以他们在这种地方上几天班就去干别的了。说到这里,大家可能纳闷,那些工厂既然工作差留不住人,就不能提高点工资?也不是不能,很多工厂也是外包的,利润本来就很薄,他们的甲方就没给他们多少钱搞生产,如果给员工加工资,可能自己就不太赚了。制造业本身就是整个产业链里最不赚钱的那部分,利润非常薄,利润大头都被研发和销售等服务业给吃了,留给制造业的利润就那么点,想多给员工都难。那怎么办?可不可以向中国内地迁徙呢?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有交通成本制约,我查了下,大概300公里陆运和10000公里海运成本差不多,也就是说,往内地溜达300公里,成本跟在大海里一万公里是一样的,如果能在一万公里以内找到下家,就不如去海外。如果是沿着长江往上游转移还是有可能的,毕竟长江可以跑大船,如果完全转到西部,可能本来也没多少的利润被陆运给吃光了。从最近几年的经验来看……

百家时评小程序
已有887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