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2009年开始做淘宝,是一个有十几年经验的淘宝人。其间在三家公司做过电商高管,也自己在淘宝上创业两次,甚至做过两年多淘大讲师,流蹿于南方各省讲课,亲身经历过最早的双十一,体验过聚划算当年如日中天的光景,认识的淘宝城小二换了一波又一波,可以说是一个对淘宝非常熟悉的老电伤人(没有打错字)。我清楚地记得,淘宝从2015年是一个分界线,从那以后,在淘宝开店就再也不是普通人的创业项目。在这之前,淘宝给白手起家的人大约五年的创业期,只要你靠近广州深圳货源地,要么是批发市场要么是工厂,搞得到货,开个店叫亲友买几单给个好评,后面自然慢慢有了生意,很多人都只是想赚点生活费,结果一不小心做成了年利润上百万的营生。从2015年开始,这种情形就再也见不到了,开一家店的投入,至少要准备百万左右,直通车烧得一片血红也没什么动静,为了抢流量二十块钱一个点击也只有硬着头皮往前冲。那时候电伤人经常自嘲搞段子,某某直通车专员一天烧了几十万转化几十块,被老板打成木乃伊,还煞有介事地配一张图,直通车专员裹着厚厚的绷带一脸懵逼坐在电脑前叹气,手背上还在打着点滴。我自己的几家淘店铺和天猫店,眼睁睁地看着纯利润从25%,降到12%,再降到8%,又降到了5%,后来,就没有后来了。那原来的利润空间,都去哪里呢?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淘宝其实是一个广告公司,我们在这里买流量,才能生存下去,每个店铺都在这里租广告位,投入得越多,广告位越明显,淘宝才给你流量。不交够足够的钱,不配在淘宝生存。淘宝,在向我们收租。东南亚这块地特别有意思,所有富豪都对自己的发家史表现得特别暖昧,你问他怎么发家的,他就开始跟你谈人生哲学:小伙子,要努力、要勤奋啊,这才是人生真谛啊。就像李嘉诚明明是亚洲最大的百达翡丽收藏家,拥有不知道多少块百达翡丽,但他出去演讲时,通常会说自己有多节俭,然后把腕表上一千多块钱的西铁城电子表取下来,展示给大家看。台下就能响起一片掌声。李嘉诚还会说,为了守时,我的表通常调快半小时。旁边的人一看,真的调快半小时。台下的掌声就更热烈了。然而,美国人史塔威尔所著的《亚洲教父》,毫不客气地扒了东南亚和香港这些富豪的皮。史塔威尔告诉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