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战争:我为什么缅怀袁隆平!

2021年05月24日

以缅怀袁老为契机,说说中国种业的故事。2014年7月,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一位准备回国的中国女性被FBI逮捕了。她的罪名是偷窃,而偷的东西,竟然是——种子。起诉书显示,他们从泥土里刨出刚播种的种子,用微波炉爆米花包装盒和赛百味(Subway)的餐巾纸包裹,藏在行李中,从芝加哥托运到北京。更让人震惊的在于,这位女子名叫莫云,是中国农化领域龙头、上市公司大北农创始人兼董事长的老婆。虽然莫云最终因证据不足被释放,但是她的弟弟莫海龙,却因为种子被判刑,结结实实在美国坐了36个月的牢。一粒小小的种子竟然值得如此兴师动众,上市公司的老板娘亲自去美国偷种子,这难免让人吃惊,中国的农业,中国的种子就那么羸弱吗?原来,中国是农业大国,却大而不强。举个例子,大豆原产于中国,80年代,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但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大豆在自由竞争中完败美国大豆,从此中国的大豆进口量一年比一年高,极速反转,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2020年,中国大豆产量200亿公斤,但是进口量是这个的五倍,1亿吨。由于大豆是食用油、饲料的主要原料。因此,中国的食用油、饲料、养猪成本严重受控于ABCD四大跨国粮商(ADM、Bunge邦吉、Cargill嘉吉、LouisDreyfus路易达孚)。这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不过,别急着批评。不只是中国,整个亚洲的农业都不行。日本、韩国,绝对的工业强国了吧,既可以生产最顶尖的电子产品,也可以在半导体行业呼风唤雨。但是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农业公司。世界前十的农化公司,全在美国和欧洲。这是有什么魔咒吗?背后的秘密在于,农业“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翻一翻世界地理地图。东南亚地形以丘陵为主,人均耕地少,而且支离破碎。家家户户只有一亩三分地,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再反观美国和欧洲,大片的平原,地广人稀。看过美剧《黄石》吗?一个农场主坐拥数千公顷延绵不绝的土地,为此配置了专业的播种机、收割机,用喷气飞机撒农药,开直升机视察。这样地广人稀的大平原大农场,在亚洲无比稀缺,在欧美却比比皆是。经济学里的“规模经济”真是个好东西,一台大机器的确很贵,但当……

百家时评小程序
已有888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