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税与地费!

2021年05月21日

今天的文字有一定阅读门槛,毕竟纪律使然,我不能说的太直接。人聚集变成社会,就有了干与枝的关系。有了国家,就有了中央与地方,这是一个关键关系。古今中外,国家体制以及改革,核心就是央地关系。在古代,信息不通、交通不便,中央对地方控制就弱,所谓皇权不下乡,大体弱干强枝。那个时候中央制约地方主要就靠两个核心:一个是税,另一个是军队,军队对内不好用,只能用税。围绕税就有了很多故事。比如汉代盐铁专营、唐宋两税制、明代一条鞭法等等,核心都是中央要通过税把钱收上来,同时削减各种杂费。地方肯定不同意啊,毕竟钱就是权。税收多少、占多少比例、能不能收上来,跟地方世家豪族强弱密切相关。到了明代中后期,士大夫厉害了,从晋代以后世家豪族达到又一个巅峰。明朝其实相当富裕,偏偏国库没钱,军费都付不起。崇祯苦苦哀求,百官们才勉强捐了20多万两银子,最后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夹棍一夹几天就逼出来了7700万两白银,可见不是没钱,而是不愿意给国家花。咱们以前学过一篇古文,叫《五人墓碑记》,塑造了5名明代天启年间的义士。这“义”就体现在代表地方豪族抗拒中央收税。国外也有类似的,比如美国的独立,说到底就是不想给美国的“中央”英国交税,为了不交税,甚至联系母国的敌人法国。不过,中央收不上税,不代表老百姓钱就多了。恰恰相反,历史上……

百家时评小程序
已有860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