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有时,理想主义者和心中魔鬼,只有一步之遥!

2021年06月25日

对于古代的政治家而言,我们很难用好人或坏人去简单的评价一个人。尤其是身居高位的大臣或者皇帝。有时候,好人和好皇帝并非是统一的,甚至要做出取舍。大宋皇帝赵顼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有温情的人。他有理想,有抱负,有很强的事业心,一度坚定的推动变法,立志富国强兵,并有平定西夏的宏图大志;他为人宽厚、善良,是难得的有「同理心」的皇帝,懂得换位思考,替别人考虑问题,对待臣民,妃子以及宫女都十分客气。宋史中的记载,对赵顼的人品给予高度评价:帝天性孝友,其入事两宫,必侍立终日,虽寒暑不变。尝与岐、嘉二王读书东宫,侍讲王陶讲谕经史,辄相率拜之,由是中外翕然称贤。其即位也,小心谦抑,敬畏辅相,求直言,察民隐,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厉精图治。赵顼有着改革大宋的宏图伟业,在他登基后,就一直立志平定西夏,对西北军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与物力,1081年,西夏皇室内乱,赵顼等到了最好的机会,出兵五路伐夏,但结果因为后勤跟不上,无功而返。1082年,在边陲筑永乐城,结果西夏发30万大军围攻永乐城,大宋遭遇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消息传到京师,35岁的皇帝赵顼在朝堂上当场崩溃,掩面痛哭,加上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赵顼终于在巨大的压力下病倒,3年后就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而悲哀的是……

百家时评小程序
已有870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