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把《东史郎日记》看完了,这本书在中国很有名,从日记中可以看出来,东史郎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他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典故,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还会说简单的中国话,书中甚至把华北战场二十九军发的传单内容都记录下来了,东史郎具备比一般的日本士兵更高的文化水平,因此这是少有的从日方加害者的角度记录的中国抗战情况的书籍。东史郎是1912年出生在日本京都府,1937年8月入伍,系日军第十六师团步兵二十联兵队第一大队第三中队的上等兵,曾在华北和华东等地区参与侵略作战,其中尤其参与了1937年12月开始的南京大屠杀暴行。这个十六师团是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主力部队之一,杀害中国人的“百人斩”比赛的两个日本日军军官野田毅和向井敏明就来自第十六师团,这两个战犯1948年被中国审判后枪毙了,枪毙的地点就在南京雨花台。在东史郎的书中,这个第十六师团在南京之后,又在中国战场参加了多次战役,不断遭受伤亡,像在徐州会战中东史郎所在的分队(相当于中国的班)就遭到严重伤亡,包括他在内就只剩下7个人。16师团后面被调往太平洋战场,在菲律宾的莱特岛战役中被美军彻底歼灭,此战一万多人的师团最后仅有几百人幸存,也算是恶有恶报。东史郎1939年8月因病离开第16师团回国。1944年3月,他再次应召参加侵华战争,被编入另外的部队,1945年8月,他在上海向中国军队投降后回日本。下图来自百度百科,《东史郎日记》的封面。对东史郎的书,我其实并不太想看里面日本兵屠杀和强奸的描写,因为我看着心理上实在是太难受了,里面中国人在被屠杀前的各种求生表现,以及中国女孩被日本兵像对待猎物一样的羞辱和强奸的描述,都让我感到非常愤怒。我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对于遭遇的中国抵抗的描写,东史郎记载中有三段,我挺有印象,1:在华东战场向南京进攻的途中,东史郎所在的部队一路烧杀抢掠,但是也受到了顽强的抵抗。实际上这种顽强抵抗的迹象在东史郎的部队进入华东地区以后就感受到了,在东史郎的日记里面这样写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