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并不想讨论校外补习机构在资本运作下,是如何强行榨取学生家长剩余价值的,虽然这个话题同样内幕深重。今天,我想从更功利也更实用主义的角度简单阐释,中产阶级家庭是适当削减子女文化课教育投入,以及足量释放孩子剩余时间的必要性。现如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已经不能用“耳熟能详”这个词语形容了。当郑思奋在2002年发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书时,可能做梦都想不到,他这一句话会在今后20年里,成为了资本利益恐吓父母、扼杀中产阶级子女潜力的最强洗脑逻辑。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动机是良好的。在书中,郑思奋核心强调了“孩子的起跑线并不在于金钱与物质的简单堆垒!很多人输在了看不见的起跑线上——家庭教育!”它强调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家庭教育,让孩子更多的继承父母的精神遗产,从而变得自信、自主、坚强、从容、有同情心、能够尊重他人并富有创造力。在书中,郑老师明确地反对家长片面地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对物质供应的简单堆垒。只可惜,造化弄人!时隔将近20年后,这句话所代表的含义已经被资本利益,以及父母对孩子单向的精神寄托扭曲到与原文完全南辕北辙的地步。这句话最终变成了强调“简单的物质堆垒”和“片面注重孩子学习成绩”重要性的第一口号。“它”终是变成了……



已有886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