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国庆长假的重头戏,电影《长津湖》如期上演了,也一如预料中的反响火爆。无论从商业还是社会反响来说,《长津湖》都应该算是成功的,这种成功是以这个时代人们对祖国的真切认同为基础的。当然,这部电影也确实明显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战斗场面的表现上。但无论如何,我想应该肯定这一点:《长津湖》作为一部正面聚焦中美两军厮杀,抗美援朝战争的战争大片,不同于之前的《金刚川》等侧写,是一次突破,开了好头。《长津湖》本身作为一部典型的中国战争电影也反应了当代中国人对战争的看法。《长津湖》几乎用了四分之一的篇幅不断强调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伍千里在讲,彭总在讲,主席也在讲,我们的战争是为了和平,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中国的战争电影一直都是反战的,近代中国的战争都是带有自卫反击性质的。中国人不喜欢打仗,但我们好好的过日子,敌人要来打我们怎么办?我们只能打回去,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这是我们战争的正义性所在。我们以前也讲过,当代的战争电影在衰退,尤其是西方最近的大片,过于强调战争的非正义性,刻意去渲染战争的恐怖,刻意去削减人物的正邪对立,却忽视了战争的正义性。战争的存在本身严酷可怖,既有人性至善也有人性极恶。自古以来反应战争的作品,既有现实主义的苦难悲剧,也有浪漫主义的恢弘壮丽,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战争电影,除了展示物质的伟力,智勇的激烈斗争,更是一种对自身辉煌或苦难历史的回顾总结,是一种话语权,胜利者对自身正义性的强调,失败者对自己错误的反思或重构。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去那种宏大叙事已经慢慢从西方商业电影里淡化了,就连个人英雄主义这个要素,如今也让位给超级英雄电影了。当代西方不是社会进步更和平讲道理了,而是社会本身出了问题,它不是单纯的反战,是一种衰退下的……



已有863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