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捐吴京不是好棋!

2021年10月11日

昨天傍晚打开手机,发现很多朋友对于吴京《长津湖》逼捐的热议,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来没觉得没有什么讨论的意义,但是刷了几处聊天记录后,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左派”普遍在坚决diss逼捐,而几个“右派”则在思考捐赠的合理性。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加上最近我身边的一些小事儿,让我还是决定跟大家聊一下。《吕氏春秋》里面记载了孔子的两个故事,《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鲁国政府有一个政策,如果鲁国人在海外被扣为人质,那么将他们救回来的“战狼”,可以拿到政府的补贴。孔子的徒弟,超级富二代的子贡,玩了一把“战狼”,自掏腰包带回了鲁国的同胞,没有去官府报销。此事遭遇了孔子严厉的批评。而孔子另一个徒弟子路,救了一个人,对方送给他一头牛作为回报,子路接受了,得到了孔子的表扬。很多人看了这俩故事,会对孔子的“道德观”产生质疑。但作为政治家,孔子的做法是最符合鲁国国家利益的。子贡“捐款”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却起到了坏的效果。因为子贡树立了一个超乎大部分人的“道德标准”,此事广泛宣传之后,就会提高社会的道德评级标准,导致其他试图救助同胞的人都被“逼捐”,要求他们做好事也得自掏腰包。结果呢,就是除了子贡这种超级有钱人之外,大部分人都不愿亏本去做好事儿,鲁国政府希望通过奖励,搞出一大批“战狼”涌现的想法破灭,最终变成鲁国只有子贡一匹“孤狼”。而子路救人接受了馈赠,则是在向国内宣扬,救人是有概率获得奖励的,能够让原本道德标准并不高的人去主动做好事,把“巴普洛夫的狗”培养成“鲁国战狼”。从个人的角度,让吴京能者多劳的确有道理,但是深究政治的本质,则要思考……

百家时评小程序
已有865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