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也给央妈下了任务——火力给足,稳好经济!
2022年03月13日
38169
地方财政的基建上马已有两月,
中央财政也将下
2.5万亿血本减税退费,稳企业、
保就业......
就两会来看,给央妈下达了以下3点任务:
总纲——既要加大火力又要稳住经济盘;
方向——火力支援重点领域和经济的薄弱环节(与财政支持一致);
基础——把控好金融风险。
八个字概括就是:
火力给足,稳好经济。
可具体怎么个“给”法、“稳”法,我们又该怎么侧面火力支援并分享胜利后的果实呢?
我是这么认为的......
1
怎么给?
央妈的常规工具箱有8个,最近几年又诞生了几个非常规货币工具,市场上叫结构性工具,比如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
在我看来名称叫法不一样而已,实现的目的一个样:
让银行更愿意给特定的企业贷款,企业获得更低贷款成本——实现精准滴灌。
从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家的货币政策就已经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看下图:
(08年以来常规货币工具使用情况)
货币宽松的力度明显减弱,宽松的方向越来越集中到某一行业。
当前局势虽然艰巨,可猜测央妈会重蹈灌水的覆辙显然是不明智的。
这是给的大前提,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另外,从近几年央妈的货币工具使用情况看,我认为主要还会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1、降准或者通过MLF调节市场利率达到降息的目的;
2、定
向支持某些行业。
从力度上来说,第一种方式要比第二种方式影响的面更广,更猛。
效果上第二种方式相对更有效,毕竟水更集中。
据此推测,
接下来央妈的火力支援更多会依靠第二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会配合使用,具体量有多大还要依据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
同时,也不排除后续让银行等金融行业让利来支援实体经济。
毕竟MLF(2.85%)与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8%,银行还有近2%的利润空间。
有点大了!
无论怎样,
供弹药稳经济的情况下,后续降准甚至通过MLF降息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少交房贷的情况甚至都可以展望展望了。
2
给谁,又稳谁?
有人说,8号央妈已经准备从其他国家赚的1万多亿通过中央财政流向市场,类似于已经降准0.5%——这是不对的,后续展开说。
这一举措顶多算是向市场纾困,给市场更多国家托底经济的信心。
毕竟留抵退税这一部分早晚是要给的,剩下的给财政转移支出也不知道能剩多少。
不过从方向上我们可以看出,
现在让钱流进企业、纾困企业是重要方向,特别是小微企业。
光靠政府基建,没有社会上的大企业和疫情下濒临倒闭的小微企业参与,经济增长也是没有后劲儿的。
从会议要求上看,
钱除了投向小微企业,还会把范围扩大一些。
政府报告原话是这么说的:
“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
“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
除了稳企业发展,事关咱们的问题也要稳。
“六保”就是稳咱们的总纲。
其中,不让房地产这个灰犀牛发生系统性风险就是保民生的重要部分。
前段时间,各地关于房地产商和购房者的优惠政策在各省市紧锣密鼓的展开,郑州19条新政更是把稳房价拉到了一个新高度。
可关键还是要保工作、增收入啊......
现在全球各个国家都陷入新凯恩斯经济的圈套中,一遇到产能过剩就放水出清,甚至涨价去库存,杠杆转来转去跑到了居民端,高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中美各部门杠杆率结构)
各国急需一套新的经济理论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力来缓解贫富差距过大这一矛盾。
期待中国的共同富裕能够改善这一现状。
3
我们怎么办?
火力支援前期已给,后续还会给,也知道给谁,剩下的就看宽信贷的环境下经济发力情况了。
对于个人是否在宽信用的环境下也乘上这趟加杠杆的列车,主要看收益能否超过加杠杆的成本。
如果能加,加一些还是可以的,否则千万别强加。
记住有多大能力加多大杠杆,小加怡情,大加灰飞烟灭。
具体到市场,个人保持线下会的观点不变:
等3月美联储这颗雷明确了,市场扰动的因素减少了,后续完全可以进入市场。具体方向可以多关注与数字经济有关的行业,同时适当配置新能源、消费等行业,更具体的配置——选大!!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
数字经济才是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它对经济的贡献将在2025年进一步快速爆发。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
一旦成为核心,市场会在长时间内给予很高的溢价,比如08年以来基建下的地产。
此外,新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副本。
最近镍的异常波动以及2年前的负油价事件让监管层越来越意识到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多么的重要。
这也是我国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
当然,新能源也是最近两年市场争夺的焦点。每一个新的突破都会对原有的产品形成冲击,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就今年而言,很有理由相信,在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政策面一定还会定向支持新能源开发和碳中和行业。
4
稳经济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央妈水引导的好、浇的好,财政爸爸基建拖住底,才能把2022年经济这头脱缰的野马拉回正轨。
反正,宽信用,并且还会进一宽松的格局已定。
除了那糟糕的外围,整体环境还算不错。
在加与不加杠杆之间,我们始终秉持:“入”一定要能付“出”,有多大消费能力就为稳经济添多大油,别瞎搞。
愿2022年,央妈发力的背景下我们都能好!!
赞
赞
已有
583
人赞
热点推荐
7月13日分析:风险!
2025.07.13
美国再无工业化可能,除非……
2025.07.13
沈飞27万平巨厂曝光,歼-35产能要逆天?
2025.07.13
两则新闻的背后!
2025.07.13
对欧盟日韩加关税,是否意味着它们:违背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
202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