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突然反转?美国一场突发事故,暴露中国竞争短板!
2024年03月31日
51306
难过的无以言表,恶之花绽放的土地,愿真相早日到来,告慰无辜的亡灵...
据观察者网3月27日报道,对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被货船撞塌一事,美国总统拜登日前在白宫发表讲话,表示他打算由联邦政府全额支付大桥的重建费用,希望能够得到国会的支持...
按理说,地方大号基建意外受损,中央财政拨款维修,这种事要放在中国,那是真的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是大家别忘了,这可是美国。
讲真,按照美国的惯例,联邦政府主动给地方“擦屁股”这种事儿虽不能说没有,但也绝对算是罕见...
因此对于拜登的“反常”,当前的美国舆论可谓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巴尔的摩当地媒体纷纷出言感谢,赞扬拜登此举将极大提速“美国最繁忙动脉”的恢复。
然而亲共和党的多家美媒网站却对此大加讥讽,他们认为拜登滥用联邦财政的行为,不过是为了在接下来的美国大选中谋取私利。
此外也有美国媒体对国会提案的通过效率,以及美国政府的
动员能力表示怀疑。
这部分观点认为,就算拨款顺利通过,光是清理事故地点的桥梁、船只残骸碎片就需要很久的时间...
看到这里时,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没错!在一片吵嚷声中,如今的美国舆论可以说是集齐了大部分的立场:
借机发难的共和党
慨联邦之慷的民主党
寻求财政兜底的巴尔的摩
关注重建恢复,理中客的现实派
但是,如今的美国主流舆论却唯独有意回避了最重要的,但是也可能是最无足轻重的事儿:
人
综合美媒报道,在事故发生的
3月26日凌晨,遭到
集装箱货船撞击而倒塌的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除了有长达
2.6公里的桥面当场坍塌以外,跟随落水的,还有
20人及7辆汽车...
事故发生后,美国总统拜登在次日的白宫讲话中哀悼表示:
我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每一分钟都感觉像是一辈子。
随后,拜登更是承诺,搜救任务才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然而相当讽刺的是,就在拜登说出这句话之后的不过几个小时,参与搜救的美国海岸警卫队就公开表示,失踪人员被推测已经死亡。
与此同时,马里兰州警方也宣布搜救行动暂停,并称失踪的落水者幸存可能已经死亡。
然后呢?
然后当然就没有然后了!
怀着“沉重的心情”,民主党借联邦财政给
巴尔的摩开出了自己的贿选价码、党同伐异的共和党则开始借机发难、巴尔的摩当地更关注自己的利益、美国舆论又有了一个爆火的今日话题...
至于“被推测死亡”、“可能已经死亡”的失踪落水者?
无所谓
不关心
没兴趣
毫不讳言,对于一向张口“人权底线”、闭口“绝不抛弃”,
但是本次事件却相当反人道的美国社会干出的这么一档子事儿,我并不感到意外!
远的不谈,咱就说三年前的“迈阿密公寓倒塌事故”。
2021年6月24日凌晨1点半,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一处高档海景公寓大楼突然倒塌。
短短数十秒内,一百余人惨遭活埋....
然而,就在全世界都在等候一向盛产“超级英雄”的美国,将如何上演一场拯救大兵瑞恩的新时代英雄神话时,美国政府的后续操作,却着实让全世界窒息
——6月24日凌晨1点30分公寓倒塌,美国政府直到16个小时之后,才堪堪集合了第一支人数仅为十几人的救援小队。
——3天后,全部370人救援队终于到位,但是根据现场传回的画面显示,实际参与救援的依旧只有慢条斯理的十几个人,其余数百人只是围观一侧,有一搭没一搭的观赏着“徒手搬砖”;
截止6月28日晚,美国佛州倒塌大楼废墟上,“磨洋工”整整4天的搜救队员仍旧坐在一百多人的头顶上,丢石头玩...
钢筋不能锯,因为这可能会进一步破坏倒塌大楼的结构;
重型救援机械不能入场,因为这可能会破坏倒塌大楼后续的司法鉴定及倒塌原因调查;
即使,废墟中不时有呼救声传来。
7月1日,在交通封锁和救援暂停下,美国总统拜登亲临倒塌现场,进行了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讲,被活埋的美国人听没听到我们不知道,但是美国人听到就够了。
当晚,在加班加点下,美国政府的救援小队在“总统激励”下,终于交出了22具搜寻尸体的“伟大”成绩。
然后,在搜救队员确诊新冠,及“剩余结构存在安全风险”的多个理由下,仍被掩埋的126名失踪者,被即刻宣布放弃....
事实是冰冷且残酷的!
对于美国政府及全体社会舆论而言,百万疫情亡魂都可以云淡风轻的被视为耗材,更不要说在迈阿密可能被活埋的区区百人?
而在此之后,巴尔的摩“被推测死亡”、“可能已经死亡”的失踪落水者,那就更是
一串无足轻重的数字
罢了...
对于中国而言,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被撞事件中美国社会对失踪救援的淡漠、
迈阿密公寓大楼倒塌事件后美国政府对被困人员毫无压力的肆意埋葬,以及在
横贯过去三年的疫情中,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在“人命关天”问题上所不断突破表现的
令人惊诧的毫无底线,都可谓是一个极其严肃且危险的信号
——
已经发生的现实表明,
过去西方各国政府及媒体宣传口径中的“人命看重”以及平民阶层基于所谓“政治民主”之上的,对国家决策的巨大影响力,都与现实存在巨大出入。
而在此背景之下,
西方社会对于政府及国家组织应对态度的漠然,同样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麻木”与“驯顺”。
换言之,在国际政治山雨欲来、S3赛季随时开打的大背景下,作为新赛季的“执棋者”,
中国乃至整个中国社会,恐怕需要重新评估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对于“人口毁伤”的忍耐程度!
有这么一句话说的很好:
最大的优点,往往就隐藏在最大的缺点之中
与中华文明以“道德三皇五帝”而开始的政治起点,
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强调的“为人民服务”存在本质性区别,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世中,不仅其统治阶级从来都没有对其人民的道德义务,被统治阶级也并不认为统治者需要对其履行任何责任。
这是西方世界在面对重大“公共灾难”时,他们的民众
对于政府及国家组织应对态度的漠然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麻木”与“驯顺”的核心原因!
毫不讳言,在曾经的相当一段时期内,我一直认为西方政治中的这种道德缺失,是其相较于中国的一个竞争短板。
然而最近几年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各类大型“公共灾难”的频繁发生,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因为其并不负有
对其人民的道德义务,以及与之相应的道德索求,在处理同样的事情时,他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和实施难度往往要比中国更加的低!
而这,引出了另一个不愿承认的真相:
最大的缺点,往往就隐藏在最大优点之中
诚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所言,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植根于经济,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当今世界,不论是依旧被警惕发酵,不知道哪天又将席卷世界的X病毒,亦或是早已被摆上了台面,被普遍视为
S3赛季前哨战的俄乌冲突。
一个最基本的真相是:
当前世界的一切主要矛盾
其实都是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问题遗留!
对于那场发生在16年前,但是却实实在在的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全球性危机爆发原因,
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食利国”,对世界展开贪婪剥削时,对一般经济规律的彻底违背及其内情,因为篇幅的原因我今天暂不详述。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
根据世界银行的公布数据,从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2020年全球疫情大爆发时止,全球GDP总量在整整12年间,增量达到了21万亿美元,增幅33%,年均增速2.7%!
全球年均增速2.7%,这个数字是否看上去还算可以?
然而一个相当残酷的事实却是,整整12年间高达21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量中,仅仅是中美两国的GDP总增量,就划走了16.37万亿!
换一句话讲,
在疫情全球爆发前的整整12年,除中美以外的全球所有国家国,GDP总增量不过只有4.63万亿美元,不及中美总增量的一个零头。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在计入通胀之后,其经济长期处于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风险。
换一句话讲,世界范围内真正走出2008年那场“全球经济危机”的国家,只有中、美两国!
看上去是否感觉还行?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的GDP增率不过42.35%,增量不过6.23万亿!
而与之相较的,却是中国的GDP增率达到了220.92%,增量达到了10.14万亿!
当然,最为恐怖的还是,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依靠经济霸权、军事霸权、政治霸权等“不光彩手段”费尽心机抢掠而来本质不同,中国在整整12年间净增价值10.14万亿美元的财富,统统都是在“美国规则”之下,通过合情、合理、合法的商业往来、劳动创造而获得!
这引出了一个看似相当荒谬,却确凿无疑的现实:
中国比美国更加适合美国所制定的“世界规则”!
在博弈论中,这样的局面有一个专用名词:
增量发展的囚徒困境
简单的讲,就是说
秩序的制定者,在自己制定的秩序体系中并不能获得绝对的战略领先优势,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必然会被超越,并丧失当前秩序的主导权!
如何破局?
对于美国而言,他们如果想要继续保持秩序主导优势,那么就必须
对原有秩序进行破坏来获得额外的竞争优势,但是这种破坏,又势必加剧原有秩序体系最大受益者的美国社会痛苦...
电车难题,看似是无解的存在?但是这个无解的前提,却又是“道德决策”。
然而,
已经发生的种种迹象表明,当过去几十年间被百般粉饰的温善假面被揭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不论是政治层面还是社会层面,其实都并不存在“道德决策”这种东西!
或者说,他们在各类决策中,因为“道德”而需要付出的代价近乎于无,这种现状,
与中国所需要随时背负道德责任而不断付出的昂贵代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孰是孰非?
赞
赞
已有
108
人赞
热点推荐
再聊聊中东!
2025.09.15
北约和俄罗斯打不起来!
2025.09.15
特朗普的通牒,是“三昧真火”还是“三把虚火”?!
2025.09.15
美国,可能死在以色列手上!
2025.09.15
这才是西方“言论自由”真面目,柯克之死引发美国“网络大清洗”!
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