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三明模式?

2024年10月13日

三明医改的经验将在五年内推向全国。不管大家如何看待,这就和延迟退休一样,不可避免要长期影响国人的社会生活。当然,地方经验向全国推广的过程中,必然会根据各地具体情况不同而因地制宜,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并不会千篇一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受众、社会阶层对同一种改革的看法,恐怕也会是截然不同。不应该避讳这一点,三明医改的核心发力点是在财政上。或者说它试图在兼顾普惠性的时候,尽力减轻财政压力。很多时候,我们都羞于谈利益,尤其是关于国民社会保障,这种造福人民的事,你谈钱就是有点不好意思。你说要一门心思省钱,那不做不就最省钱?舆论可以这样施加压力,这也是一种社会博弈。一门心思省钱,在很长时间里,我想这也会是人们批评此次医改的一种主流基调。但政策考量当然不可以这样无限的上纲上线。一个带有普惠性,保底性的政策,第一要务还真不是如何更好造福群众,而是有没有可执行性和可持续性。比如西方的普惠性公立医疗,大家可能也都有所了解,免费的代价是极度低效,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不能满足我国现实国情。而像刚刚发生的社保要延迟退休,就是问题倒逼改革,不改不行了。为什么首先出现在三明?三明医改发源自三明,那三明为什么要搞医改?当然是因为三明本身是医保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穷则思变,先试先行,取得了比较明确的成效。在这个基础上,存在这类普遍性问题的其他地区再斟酌损益,逐次参考推广。三明这个城市是有一定特殊性的。它是福建在建国后,基于国防斗争需要,从零起步……

百家时评小程序
已有4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