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坚持”!
2025年03月13日
59955
01
“对一件事提不起长期的兴趣,很难长期坚持下来,这个应该怎么坚持?”
“坚持”这个话题,大概率应该是一个正向的褒义词。从小我们都被父母,老师耳提面命,做事要有
“恒心”,
要懂得
“坚持”。
不过随着我们年龄越大,我们往往会觉得“坚持”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越来越难。而且很多时候“坚持”也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
“坚持”真的对么?
首先,我自己并不是很喜欢坚持这个词。我们对外去介绍自己的时候可以用坚持这两个字,但是从我自身的感受来看:
如果是单纯的“坚持”,人,是坚持不下来的。
除非你能从在坚持的这件事情中获得正向的快感。
如果我们要想让自己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那更重要的是要在这件事情中能够收获快乐和成就感。
对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不停的去尝试,不停的去感知,去找到一个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然后在这个方法中,获得正循环和能量。
“让事情显而易见。简单易行,充满乐趣,获得好的及时反馈。”
有位小伙伴也是用上面这四点,来诠释如何才能坚持下来。
02
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真正理解
“坚持”
这两个字的真实含义。
《说文解字》中
"坚"
从土从臤,本义为
"刚土难穿",
像手持杵夯筑城墙般凝固不动;"持"从手从寺,甲骨文描绘双手捧持礼器之态,暗含持续供奉的意味。
这两个自带重量的汉字组合,天然携带某种对抗性的隐喻——仿佛要以血肉之躯与某种不可抗力抗衡,
如同西西弗斯日复一日推石上山,在永恒轮回中修炼意志的纯度。
而这种对抗性恰恰揭示了传统语境下
"坚持"
的悖论。
观察生活中那些无需"坚持"的行为:
老烟民摸黑点燃清晨第一支烟时的娴熟,游戏玩家连续作战八小时仍亢奋的状态,甚至孩童沉迷短视频时浑然不觉时光流逝的模样——这些行为根本无需"咬牙硬撑",反而呈现出近乎本能的流畅感。
你能说他们是在坚持吸烟?坚持打游戏?坚持刷短视频吗?
当然不是,
神经科学早都有过确定性的分析:
多巴胺分泌形成的奖赏回路,让行为本身成为快感来源。
就像《上瘾》模型揭示的,触发-行动-奖赏-投入的闭环一旦形成,意志力反而成为最不重要的因素。
03
从这个角度,给了我们重新审视
"坚持"。
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早有洞见: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这个“未知”,不是我们不知道知识,而是我们的大脑神经没有建立起来,正反馈的通路。
那些需要动用意志力苦撑的坚持,本质上是认知未达通透时的勉强,以及缺乏反馈的无能为力。
就像健身房里80%的新年会员在三月前消失,并非缺乏毅力,而是未能
将"肌肉酸痛"转化为"力量增长的愉悦"。
而让我这几年一直坚持锻炼的,除了身材上的变化,更有自己在力量上的持续增长。
当然我也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自己再加倍训练,力量也停止增长了。那个时候我还会热爱撸铁么?可能也会,只不过那个时候可能我需要一些新的理由来建立起来新的正循环。
04
所以很多“坚持”,看似行动没有什么变化,但其内核其实也是不断转换的。
真正的坚持不是死守某个定点,而是像农耕文明顺应节气般,在不同阶段调整精耕细作的方式。
比如我写文章,做自媒体。坚持了1000多天,每天日更。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是不断迭代,不断优化的。
如果只是像很多公司的小编那样,每天打卡发文,
死磕日更却忽视内容迭代,终会陷入低水平重复。
而当我建立"创作-反馈-优化"的螺旋上升通道,输出本身就成为认知升级的阶梯。
所以到底什么是坚持呢?
曾国藩
"结硬寨打呆仗"
的笨功夫背后,是每日用蝇头小楷记录"过隙影"的反省机制,是一种坚持。
景德镇匠人守着窑火等待
"雨过天青",
每次开窑都是与未知的优雅共舞,也是一种坚持。
而我每天早起,撸铁,写作,直播也是一种坚持。
这些看似苦修的表象下,其实背后都藏着精妙的正向反馈设计。
当我们撕掉"坚持"的悲情标签,便会发现最高明的坚持早已超越意志力的较量。本质上是我们给自己打造的人生算法。
所以亲爱的小伙伴们,
你有尝试去打造一个自己的人生算法吗?
赞
赞
已有
5
人赞
热点推荐
9月18日分析:靴子落地!
2025.09.18
国产DUV光刻机突破,对中美意味着什么?
2025.09.18
历史要颠覆了!
2025.09.18
话语权的摧毁!
2025.09.18
沙特签下“核保护伞”协议,为什么是巴铁?能靠得住吗?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