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A的“六大阶段”——有趣的历史比较!

2025年03月17日

          

今天,让稍微回顾一下特朗普民粹右翼运动——MAGA起源与发展历史而且我们要做一个非常特别的事情:在框架和脉络上(例如经历的“历史阶段”),参考早期中共党史。

          

这么做的目的:

          

          

但请注意,援引中共党史,只是为了在非常宏观、“低颗粒度”之下提炼的某些大的历史轮廓和特征,作为一种参考,帮助人们以“印象更深刻的方式”了解美国的MAGA。      

        

然而,做此种类比,只为了说明人类政治运动的某些普遍规律。要看到,开展政治运动,必须适应所在社会的客观条件。在2010~2020年代的美国,不可能以军事斗争/内战的方式夺取政权——“战场”在投票箱里。最终MAGA取得了政治权力——尽管特朗普的任期只有四年,但足以改变美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趋势和方向。          


对历史进行横向、纵向分析,我们会发现,人类历史的许多政治运动都具备某些共性特征,差异更多的在于程度和形式、    

      

以下进入正文。本文“我”原创观点。


MAGA的“六个历史阶段”          


我们将MAGA运动分成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可以在中国红色革命中找到呼应。本文旨在提出一个大的框架,具体内容上,研究者爱好者和读者们可自行展开,挖掘更多的颗粒度。 

        

第一阶段:早期思想酝酿和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推动革命运动、建立政治组织的摸索阶段
第三阶段:初步建立政权的阶段
第四阶段:流亡阶段
第五阶段:重整旗鼓,建立全国统一战线阶段
第六阶段:夺取政权阶段

          

特朗普政治,以及更广泛的MAGA民粹右翼运动里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在MAGA政治里的地位既与他们和特朗普个人的关系与距离相关,也和他们“参加革命”的时点有关。          

          

第一阶段:早期思想酝酿和准备阶段(2008年之前)


          

任何一个政治运动、革命运动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及核心的理论、理念、价值、立场、政策主张及议程的形成过程——包括可供传播的政治口号(在网络时代,被称为“迷因”)。而这些意识形态的形成从来就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个渐进发展,逐渐累积的过程,会汇集不同的思想源流和脉络,以契合特定的社会和历史时期。     

   

对于特朗普的MAGA运动,大家需要知道几条。


第一、特朗普本人不是一个思想家,对抽象理论不感兴趣,只有朴素想法,但他的朴素想法既可以呼应理论,也可以被进一步加工和升华为理论,形成体系;


第二、他的许多政治主张实际上早已有人提出;


第三、特朗普是一个“集大成者”,利用自己过人的政治直觉,将各路想法运用到政治中;第四、把在更早时候提出相关理念和主张的人的思想作为一个汇总,就是MAGA意识形态。     

                  

MAGA民粹右翼运动的“早期思想贡献者”,包括(但不限于):    

      

1.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1916年竞选时就提出“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刚好在特朗普2016年大选的100年前。“美国优先”就是“孤立主义”:只考虑美国自己的利益,不要掺和欧洲的事情,在一战中保持中立


2.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1980年大选时提出“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强调爱国主义、保守主义价值观。特朗普的许多政策源头都是里根


3.帕特·布坎南(Pat Buchanan):1990年代初的共和党政客,重提“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主张经济民族主义及经济民粹主义(反贸易、反全球化、加关税)、强化文化保守主义(激烈反对同性恋文化权益和堕胎权)、强化基层选民需求等。他一般被认为是当代“旧保守主义”(Paleoconservatism,以“新保守主义”区分)的代表人物


4.纽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带领共和党在1994年赢得众议院多数,提出“与美国契约”运动(Contract with America),推动减税、平衡预算等保守政策、锐化了文化战争,塑造了保守派政治框架与议程


5.史蒂夫·班农(Steve Bannon):特朗普时期最主要的MAGA思想家。2012年开始担任Breitbart新闻网执行主席,将其打造成美国“另类右翼运动”(Alt-Right)的思想和宣传阵地,广泛传播保守派/极右翼观点,攻击建制派共和党人和左翼人士。政治上,强调美国优先、经济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对传统保守派思想进行了极端化的拓展,吸引了大量对建制派不满的选民,扩大了保守派的群众基础。迄今,班农通过“作战室”(War Room)博客,仍自下而上影响和塑造着MAGA运动


6.彼得·泰尔(Peter Thiel):最早影响和塑造民粹右翼的“骨灰级科技右翼”,也是硅谷大佬中的思想家。他早在1995年就和David Sacks(现任特朗普政府的“AI和加密货币沙皇”)出版了一本抨击美国校园中的政治正确、多元文化的书。Peter Thiel主张民族保守主义(national conservatism)、共同文化、传统价值及社会团结,反对自由主义所带来的过度个体化、多元文化主义、身份政治及激进的移民政策。当然,除了思想之外,他的资金支持也同样重要——对Breitbart新闻网的支持,对JD·万斯的支持等。但他是硅谷内传播民粹右翼思想的“祖师爷”


7.柯蒂斯·亚尔文(Curtis Yarvin):美国软件工程师,自2007年开始,通过发表大量文章,创立了所谓的“黑暗启蒙运动”(Dark Enlightenment)和“新反动主义运动”(Neo-reactionary movement),最重要的主张是政治上反自由、反民主,主张权威主义、强人政治、君主制等。他的思想影响和启发了彼得·蒂尔、JD·万斯和更广泛的自由派。如今,特朗普和共和党政治里要求极限扩大总统权力、全面根据政治改造联邦政府的主张都可以追溯到柯蒂斯·亚尔文。

          

可见,这些思想贡献者的理论和设想是历经百年,一点一点汇集成型的,构成了今天MAGA民粹右翼的思想框架的。主要元素包括:

          

                        

#MAGA与中国革命的异同,一点讨论#     

    

可比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


                    

第二阶段:推动革命运动、建立政治组织的摸索阶段(2008~2015)


        

在意识形态层面,MAGA代表的美国优先、孤立主义、本土主义等实际上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融合了经济民族/民粹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后,在1990年代~2000年代基本成型且体系化。 

        

但仅有理论,并不代表能够夺取政权:一要在共和党内夺权,成为主流政治,二要在美国的全国大选里打败民主党。     

    

2000年代发生了几件事:          


                    

以上历史事件,为反精英、反建制的民粹政治奠定了基础。伴随而来的,是左翼和右翼民粹运动的兴起——左翼有“占领华尔街”运动,右翼有“茶党”运动,两边一时都搞得如火如荼。这两个运动,民粹左翼最终发展成为伯尼·桑德斯的“民主社会主义”(democratic socialism),民粹右翼发展为特朗普的MAGA。众所周知,在2016年大选里,特朗普取得了最终胜利。          


这段时期,美国的民粹右翼政治(“proto-MAGA”)有如下特点:              
1.开端于激进的小众另类:班农等虽掌握Breitbart新闻网,快速扩大右翼群体,但一开始属于小众和非主流,标签为极右翼或“另类右翼”(Alt Right),许多反移民、本土主义、白人至上、反政治正确的想法都被精英鄙视,不被社会主流(包括共和党精英)所接受,遭到主流媒体各种批评
2.农村包围城市:支持者的特征为高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白人男性,许多居住在乡下
3.需要和民粹左翼的竞争:许多人(包括年轻人)支持的是民粹左翼;民粹右翼还需要和左翼争夺群众基础。这场争夺历时十年,直到2024年才见分晓
4.自下而上:纯粹是一场草根运动,非但没有共和党“自上而下”的推行,甚至得不到党内高层的关注和认可
5.缺乏政治组织和体系:各自为战的去中心化运动,没有组织结构,也无法依赖和依附共和党的组织架构,得不到必要的组织支持
6.缺乏清晰的纲领:民粹右翼有对建制派的批评,有各种不满和情绪,也有思想源流和基础,但没有一个清晰的政治纲领和议程(直到特朗普“MAGA”的出现)
7.缺乏领袖:直到特朗普出现之前,没有一个能够凝聚和整合各种民粹力量的政治领袖
8.缺乏资本和企业支持:民粹右翼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主流社会,包括资本和企业,对其避之不及。其中,要指出的是,像彼得·蒂尔这样的资助者,直到2016年之前也还在物色共和党内更主流的政客(例如Mitt Romney和Ron Paul)。而即便是特朗普,直到2024年大选都没能在美国全国国内改变这一点——主要的企业和资本仍然支持民主党

          

以上可见,即使有了理念,有了意识形态基础,有了经济社会条件,有了基本盘,但还不足以让一个政治运动或思潮夺取政权。政治领袖、纲领、组织支持都是必要条件的。     

    

但在2010年代的美国,要夺取政治权力,不再需要“枪杆子”,而只需要赢得大选即可。而赢得大选,需要有能够联系选民、提供清晰纲领、赢取广泛支持的政治领袖。          


这个人就是2015年宣布参加竞选,2016年赢得大选的唐纳德·特朗普——他以MAGA口号团结了民粹右翼力量,最终打败了建制派的希拉里。(代表草根力量的左翼民粹的伯尼·桑德斯在民主党内败于希拉里,其部分支持力量最终也转投MAGA)。

          

 #MAGA与中国革命的异同,一点讨论#          


这段时期的MAGA,有点像中共的“大革命”时期(1924~1927),还在摸索革命路径和模式。   

      

可比的地方:


          

不可比的地方:


                             

第三阶段:初步建立政权的阶段(2016~2020)


          

2015年,特朗普“横空出世”。作为MAGA的思想灵魂人物,斯蒂夫·班农感谢上天赐予了特朗普这样一个奇特人物,使得民粹右翼运动能够走到台前,真正夺权,改变历史。他将所有的聪明才智投放到特朗普竞选的战略、战术、政治政策主张及议程设定上。  

        

2016年,特朗普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希拉里,赢得了大选。  

        

但2017年特朗普入主白宫,只是让MAGA在美国政治体系里建立了一个“根据地”——只不过这个“根据地”非常显赫——就在白宫。除此之外,联邦政府还有两大部门:国会(参众两院)以及最高法院。美国政治是“平行”体系:除了国家层面的联邦政府之外,还有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各有三权)。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所谓的“第四政府分支”——庞大的官僚体系,也就是“深层国家”、“沼泽”,以及所谓的“第四权”——媒体——特朗普口中的“假新闻”          


在白宫之外,所有美国主流精英及政府体系都希望根除这个MAGA的“根据地”。         


这段时期,特朗普利用白宫“根据地”,为MAGA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特朗普及其白宫MAGA“根据地”仍然面临大量阻力及反对力量:

          

          

特朗普虽然在白宫建立了“根据地”,看似光鲜,但却受到四面狙击、重重“围剿”。

                    

#MAGA与中国革命的异同,一点讨论#       

  

MAGA的这段时期,进行大的历史阶段比较的话,对应中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中从井冈山到苏区的一段(1927~1934)。

          

可比的地方:


          

不可比的地方:

          

          

历史没有假如:如果没有疫情,不好判断特朗普是否能够连任。如果特朗普能够在2020年大选连任,也许历史会不一样——特朗普和MAGA也不会像卷土重来之后的今天一样如此波涛汹涌,立志要改变历史。          

          

第四阶段:“流亡”阶段(2020~2024)


          

2020年,特朗普在大选中失败,未能连任。此其后,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事件,使其进入“流亡”阶段。这个阶段对于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的心理塑成有重大影响作用。 

            

有个说法叫做“苦难辉煌”——很多时候,一个运动需要经历重大挫折和反复,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固然可以被用来描述历史上正面的运动,也可以用来描述负面的运动,代表着某种普遍规律。          

2020年后发生的几件事:      

    

          

这段时期,特朗普的策略:


          

2024年5月特朗普在纽约州法庭宣布刑事指控成立时,特朗普看似低谷(“第一个被定罪的前总统”),但实际上已经回到舞台中央,距离凯旋仅有一步之遥。

                    

#MAGA与中国革命的异同,一点讨论#

          

特朗普和MAGA的这段时期属于政治“流放”,进行模糊比较的话,比较像红军的“长征”阶段(1934~1935)。     

    

首先要强调,长征是军事转移,是革命队伍大部分人共同经历的,其所经历的苦难、所付出的代价,所面对的生存危机(生命和物理层面),所取得的成功,都是特朗普个人几年的政治放逐所不可比的——特朗普的压力主要来自法律、政治和个人成败。这里的差异显而易见,有本质不同,不用展开。在这里进行比较,主要还是从大历史角度审视,看看其中有没有哪些能够反映共性和普遍规律的问题    

          

可比的地方:


          

不可比的地方:


          

但人们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信息是:因为有了放逐,才使得特朗普在美国及当代西方政治里有了不可超越的地位。      

    

特朗普第二政府的总统官方照片,选用了一张特别的照片——这张照片和2023年8月特朗普因涉嫌推翻 2020 年佐治亚州总统选举结果案,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富尔顿县的一所监狱自首期间拍摄的嫌犯面部大头照的角度和神情都一模一样。对于特朗普/MAGA革命来说,这张照片就是特朗普从遭受“政治迫害”到“卷土重来”实施“复仇”的象征。

              

图片

                    


第五阶段:重整旗鼓,建立“全国统一战线”阶段(2023~2024)


          

这段时期,特朗普/MAGA政治的经历:     

    

          

最终,特朗普联合党内党外的各方力量,打造了一个反建制精英的统一战线。

                    

#MAGA与中国革命的异同,一点讨论#      

        

如果与中国革命的历史阶段相比的话,MAGA的这段时期,对应中共从陕北站稳脚跟到解放战争之前的一段(大约1936~1945)。          

可比的地方:


          

          

不可比的地方: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一个单一因素,就是政治联盟及统一战线的构建,为下一段夺取的决胜奠定了基础。          

          

第六阶段:夺取政权阶段(2023~2024)


          

这一阶段,就是我们现在正在见证的历史:    

      

          

当然,目前,主流媒体、好莱坞、高校(正在特朗普的打压过程中)仍然努力保持独立。但在美国的政治模式和体制下,特朗普及MAGA运动已经相当于全面夺权。       

  

至于特朗普为什么赢得大选,本文就不赘述了。MAGA的“六大历史阶段”分析已近尾声。          

          

#MAGA与中国革命的异同,一点讨论#

          

如果与中国革命的历史阶段相比的话,MAGA的这段时期,对应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可比的地方:(仅供参考,此处不详述)


          

不可比的地方: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分析框架,一个不同的视角、一个历史观察脉络,去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洞察特朗普及其MAGA运动在美国(乃至西方与世界)的历史地位、特殊性及影响力。                    

已有5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