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人问我,稳定币到底是个啥?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个东西没有这么上心,因为美国那边,在金融方面隔三差五就会搞个新东西出来。直到最近很多人开始讲,稳定币是美国用来取代美元赖掉美债的战略性货币创新,还有人讲,这是特朗普用来绕开美联储,发行新货币的创举。这些说法,把我看得一愣一愣的。说实话,这个东西有一点超出我们现在对于货币的一些常规认知。但实际上稳定币的出现,必定有其现实的意义。对于一个新生的事物,我觉得一开始就扯到什么取代美元,绕过美联储,这多少可能有些阴谋论。因为很多时候事物的发展,中间往往是充满变数的,一开始就给它抬得太高,附上一些高大上的耸人听闻的使命,听起来是很让人浮想联翩,感觉是在下一盘大旗,但归根结底,它也需要落地,要符合现实的发展需要,才能有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空间。很多事情发展到最后的时候,跟它建立的初衷,往往已经偏离了十万八千里,所以说现在稳定币刚出来,就冠以一些惊天的阴谋,我觉得实在是也没必要。我们先来看一下稳定币的基础概念,看看稳定币到底是个啥?稳定币(Stablecoin)是一种特殊的加密货币,其核心目标是通过锚定特定资产(如法定货币、黄金或其他稳定资产)来维持价格稳定,从而在波动剧烈的加密市场中充当“价值稳定器”和支付工具。
而根据锚定资产的不同,初代的稳定币有那么三种类型。第1种是法币抵押型。每发行1单位稳定币(如USDT、USDC),发行方需在银行存入等额法币(如1美元)或低风险资产(如短期国债)。此类稳定币占市场90%以上份额,依赖第三方审计确保储备充足。
第2种是加密资产抵押型。通过超额抵押波动性加密资产(如ETH)生成稳定币(如DAI),抵押率通常达150%以上以应对价格波动。
第3种是算法型。依赖算法调节供需(如UST),但因2022年UST崩盘(400亿美元市值归零)暴露高风险,已被主流市场淘汰。
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主流稳定币,基本上都是依赖法币资产进行抵押来发行的。目前大多都是以短期美债进行抵押,因为短期美债一个是它的流动性好,第2个是变现之后是美元,方便流通。总体上我们看稳定币跟之前市场上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这种加密货币,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又有很大的区别。加密货币它是完全靠算法通过计算机进行加密运算,也就是所谓的采矿来生成。但是加密货币呢,在现实中它存在两个巨大的问题,一个是它的发行没有资产之锚,另一个是它的价格波动巨大。作为货币来说,这是两个非常大的缺陷。货币发行如果没有资产之锚,它就先天的缺乏底层信用的支撑。而如果它的价格波动巨大,就会导致它的价值不稳定。但加密货币为什么还是会存在呢?那是因为也有它的优点。比如比特币就规定了它的发行上限,除此之外,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加密货币在支付结算环节,可以绕开主流的监管体系。而稳定币的出现,就是既保留了加密货币在支付结算方面的优点,又规避了加密货币在信用和价格波动方面的缺陷。可以说稳定比是货币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在加密货币的基础上,因应市场需求而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它很可能依旧只是货币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过渡形态,而不是终极形态,现在说它取代美元之类的,都还言之尚早。稳定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它的工具性。稳定币使用的是最新的数字货币技术。在支付结算的过程中,基于区块链实现点对点交易,具备去中心化、实时结算(秒级到账)、低手续费等优势。稳定币的劣势,主要还是在它的货币属性。稳定币的信用现在主要是依赖于法币资产来作为他的发行之锚。也就是说稳定币它本身不具有信用,它的信用还是依靠法币信用的延伸。那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既然稳定币是法币信用的延伸,那为什么不干脆直接用法币进行交易呢?这恰恰就是稳定币最主要的价值。就是它绕开了主流的监管体系。稳定币之所以能够降本增效,就是因为它的流通支付结算,不在传统的监管体系之下,而传统的监管体系虽然稳定,但是也需要巨额的成本来建立和维护。这是典型的由技术发展带来的传统势力与新势力之间的矛盾事物。稳定币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也恰恰是它没有一个权威的监管体系。目前来看,稳定币的发行量和锚定的资产之间,是按1:1的比例进行的。但是如果没有权威的监管体系,会不会出现偷偷的超发,这个是没法保证的。这也恰恰是它的信用缺陷,而它的信用缺陷和它的价值体现,正好构成了一体两面。稳定币的出现时间不长,后面会往哪个方向发展,现在还不好说。现在香港也通过了稳定币法案,应该说这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大家先跟上风口,后面再看苗头。至于稳定币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后面还可以进一步讨论,但现在最好先不要下定论。大家可以从本质上去考虑一下,稳定币在金融层面,到底是用来增资,增信,还是增流动性的?
赞
赞
已有0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