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的法兰西(下)!

2025年07月02日

接上篇《骄傲的法兰西(上)!


热月党人只干了一年,便于179510月,按新宪法解散国民公会,成立了督政府。

督政府执政四年,在军事上表现得还不错,但搞经济一塌糊涂,弄出了大通胀,还不小心养肥了拿破仑,让军人逐渐脱离政府控制。

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的没落贵族家庭,家里头本不富裕,在法国军校读书时,常受到本地贵族子弟排挤。入伍后,拿破仑靠熟练运用炮兵这门本事,24岁时在土伦战役(1793年)打出成绩而受到器重,26岁时又因在巴黎镇压保王党,被提拔为卫戍司令。

26岁升这么快,已经是坐直升飞机的变态了,但他后面升得更快。

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是27-281796-1797年)的意大利战役,拿破仑在这里对付奥地利军队,勒索意大利各富裕城邦(仅在威尼斯就勒索到600万金法郎)、自立征税体系、截留战利品,光1796年他就在意大利搞到4500万里弗尔,但他只向督政府上缴了十分之一。

军队如果自己能解决财源,就一定会发展成军阀。

2930岁时1798-1799年),拿破仑领军远征埃及,这次跟英国打得互有胜负,陆地上获得了胜利,但舰队却被名将纳尔逊摧毁。

而此时督政府治理下的法国,面包已涨价30倍,英奥俄的第二次反法同盟军,也在战场上重创法军,督政府内部的西哀士和塔列朗,认为此时的法国急需强人统治,才能摆脱政治和经济危机,便看上了当时会打仗又有钱的拿破仑。

正是在这两位哥们的里应外合下,拿破仑于179911月悄悄带兵回到巴黎,以武力发动政变,从此掌握了法国的军政大权。

对普通人来说,拿破仑30岁前的人生简直是作弊,但对拿破仑来说,前面的开挂不算开挂,从现在开始,他的人生才真正开始开挂。

他要单挑整个欧洲。

拿破仑夺下政权后的第一件要事,就是得赶紧击退第二次反法同盟。

18006月,31岁的拿破仑与奥军名将梅拉斯在意大利马伦哥会战,法军先败后胜,绝地翻盘,以5500人伤亡换取奥军9400人伤亡,但拿破仑麾下爱将德赛意外战死,拿破仑当场抱着德赛的尸体痛哭。

马伦哥会战如果输了,拿破仑就会被赶下台,法国也要回到封建王朝,拿破仑的险胜挽救了自己,也挽救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6天后,捷报传回巴黎,听到法军收复意大利,整个巴黎响起隆隆礼炮声,法国人确信新话事人有两把刷子,能救法国于危难,拿破仑的位置基本坐稳。

这次会战的胜利,给了拿破仑五年时间整理内政,这段时间他起草了对后世影响重大的《拿破仑法典》、创立法兰西银行稳定货币、建立中央征税体系缓解财政危机、建立公立中学、与教皇和解结束宗教冲突、镇压反对派、加冕称帝。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1803年拿破仑曾计划派兵渡海,抢先攻击一直在背后阴自己的大英帝国(大英:也不是针对你啦,我阴的是全球所有国家),为此制订了详细的诱骗英国海军追击法西海军,再派平底登陆艇运送17万陆军横渡海峡,闪击英国的计划。可惜这项计划对细节要求太高,执行不到位,因无法欺骗纳尔逊作罢。

两年后,积蓄力量的英国带着俄国、奥地利、瑞典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前来向拿破仑复仇。

反法同盟一共搞了七次,最重要的就是第三次和第六次,第三次属于拿破仑的个人表演赛,第六次属于退选赛。

面对四面强敌,拿破仑超水平发挥,打出了19世纪上半叶战争艺术的巅峰。

拿破仑先在180510月的乌尔姆(今德国)战役里,以正面佯攻、三路军团大迂回策略,合围奥地利军队于乌尔姆,法军仅伤亡2000人,致奥军3.3万人投降,轻易瓦解西线主力。

12月,拿破仑率7.3万法军(实际参战5.3万),于奥斯特里茨(今捷克)对阵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皇弗朗茨二世的8.5万联军(俄军为主,奥军残部),开始个人生涯最巅峰的三皇会战。

战斗清晨开始后,拿破仑故意示弱,放弃战略高地普拉岑,命苏尔特第42万人埋伏在高地西坡,随时待命。普拉岑空虚诱使联军主力南移攻击右翼,法军达武第31万人死守特尔尼茨-索科尔尼茨村群,以散兵线加火炮拖住联军,伤亡高达30%仍死守不退。

沙皇亚一此时剥夺了原联军总司令、名将库图佐夫的指挥权,非要亲自指挥大兵团作战过瘾,见右翼进攻顺利,强令库图佐夫抽调普拉岑守军2万人南下增援,使高地仅剩1.6万人。

拿破仑眼见时机到来,令苏尔特2万人强攻右翼,上午十点半完全控制普拉岑高地,将联军切成南北两段,并架起80门火炮轰击联军,联军瞬时被大炮轰得陷入混乱。

沙皇亚一眼见局势反转,命精锐俄近卫军反攻高地,法军老近卫军以方阵排枪齐射加火炮霰弹回击,将俄军精锐打得伤亡过半溃败。

下午一点,已经失去战斗意志的联军南翼残部3万人,涌向唯一退路结冰的萨钱湖,法军以大炮轰击湖面,致冰层破裂,两千多名联军落水淹死,湖面到处漂浮着熊皮帽。法军再派骑兵沿湖追杀联军,追获俘虏。

两边激战八小时,最后法军以伤亡9000人的代价,致联军1.5万人伤亡,俘虏联军1.1万人。

乌尔姆战役和三皇会战我这只做简单回顾,实际情况十分复杂,俄国、神罗、英国三强联手都打不过拿破仑,被迫割地赔款,第二年神罗还因为输了三皇会战解体,拿破仑打爆欧洲无敌手的信心从此建立起来。

眼见俄奥被拿破仑打死打残,英帝急得水都来不及喝一口,18069月又拉着俄国跟普鲁士、瑞典(配角)重组第四次反法同盟,一起殴打拿破仑。

英帝全球阴人第一狠毒,每次反法同盟主要组织者是他们,每次都只负责后勤跟海军,以保存真实实力,陆地上跟拿破仑死磕都是别人,真正死道友不死贫道。

第四次反盟同盟,英国只出了400万英镑军费,就站在一旁看戏,这次挨揍的主要是普鲁士。

此时的普鲁士,已不再是腓特烈大帝时的铁血强军,相比法军,普鲁士在整个军事体系上已经相当落后。

平均年龄40岁的法国将军们,决定给平均年龄65岁的普鲁士前辈们好好上一课。

180610月(嘉庆十一年),拿破仑在耶拿重创普鲁士,以伤亡仅5000人,换普军伤亡2.7万,损失200门火炮;达武元帅在奥尔施泰特战场更如砍瓜切菜,以7000法军伤亡,换取普鲁士1.5万伤亡,1.8万人被俘,胜利消息传来时,拿破仑都以为达武搞错了数据。

打完普鲁士,还有个不服气的俄国,18076月,6万俄军与普军残部在东普鲁士再战拿破仑,又被打得哭爹喊娘,以2.5万伤亡才换取法军1万伤亡,普鲁士与俄国被迫求和。

第四次反法同盟让普鲁士输惨了,陆军两周崩溃,法军27天占领柏林,战后签定的割地赔款条约,普鲁士半个国家都没了,人口从980万下降到490万,军队限制到4.2万,还要赔款10亿法郎。

德国人被英国人阴得直接哭晕在厕所。

由于屡屡被英国人背刺,拿破仑对英国恨之入骨,1806年打赢普鲁士后,就强令欧洲各国不允许跟英国贸易,谁跟英国贸易他就打谁,欧陆上所有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要没收或烧掉,意图封死英国。

但欧洲各国跟英国的走私一直没断过,美国这种中立国继续和英国做生意,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对英国贸易睁只眼闭只眼的。

为了教训小弟立威,打完第四次同盟战争后,拿破仑1807年经西班牙去打葡葡牙,把葡萄牙王室打到巴西避难去了;1808年拿破仑还顺便趁着西班牙内乱,派兵进入西班牙,让自己的兄弟做了西班牙国王,引起了西班牙人民一波又一波持续不断的反抗。

拿破仑这次打葡萄牙和西班牙,使葡西两国要集中精力对付外敌,放松了对拉丁美洲的统治,意外引发连锁反应,使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拿马、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等等先后独立。

为啥说拿破仑对世界历史影响极大呢?是因为他直接攻击当时全球的上层建筑,一些小事件都可以在全球引发连锁反应。

英国这边一看拿破仑在利比里亚半岛搞事情,一边私下援助葡西两国反法,一边拉起那个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奥地利,一起搞第五次反法同盟。

英国依然十分鸡贼地只提供部分军费,还装模作样地派4万远征军去荷兰登陆,后面随便找了个理就撤回去了,压根没跟法国军队硬碰。

那个不知死活输了又不服气的奥地利,又被拿破仑屎都给揍出来了,造成15-18万总伤亡。

战后奥地利照旧割地赔款,损失了五分之一的领土和350万人口,赔款8500万法郎,军队被限制在15万人以内。

但是,这里必须提一句但是,奥地利这一次敢于复仇,是他们跟法国长期战争后不断反思、不断进行军事改革后的结果,奥地利军队学习法国强化了骑兵和炮兵,才能跟法国打得有来有回。

这一次对决法国军队,奥地利明显比前两次进步,在瓦格拉姆战役中,奥军伤亡4万,但法军也伤亡3.4万。整个第五次反法同盟战争,法军总伤亡达到了10-12万人,随拿破仑征战多年的挚友拉纳元帅,也在与奥地利的战斗中受伤而亡。

英国的挑拨离间此时已初见成效,法国跟欧陆强国不断发生战争,再强的帝国也会显露疲态,大批精锐军官与老兵战死、新兵质量下滑、四处征战疲于奔命、巨额抚恤金和装备补充加剧财政危机、常年战争也使法国民众厌战情绪日涨。

拉纳元帅在临死前都劝拿破仑停止战争,所有人都承受不住了。

从拿破仑上台后,他已经连续征战了十年,整个国家疲惫不堪,急需休养生息。

但英国人是不会让他休息的。

1810-1811这两年,拿破仑难得没有打仗。为了加强统治,他在18104月迎娶奥地利公主,强控西班牙和那不勒斯、吞并荷兰,并强制要求各国封锁英国,法兰西第一帝国一度达到疆域和威望的巅峰。

但这时的沙俄一直对拿破仑阳奉阴违,悄悄在跟英国人做生意,最终惹恼了拿破仑,决定派兵远征沙俄。

沙俄也不容易,他们当时对外出口的主力是木材、亚麻、大麻(造船用)、谷物、毛皮、油脂,这些货物60%被英国人买走。

拿破仑不让他们跟英国人贸易后,圣彼得堡港口货物堆积如山,1810年俄国关税收入大跌40%,卢布贬值50%,通货膨胀与收入锐减同时发生,加剧了沙俄内部矛盾。

再这样发展下去,沙俄就要沦为法国棉布与奢侈品的倾销地,以及廉价原材料的供应地,沙俄就要成为法国经济殖民地了。

从沙俄自我求生存求发展的角度来看,他们跟英国贸易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也不止沙俄,欧陆很多国家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大家对大陆封锁政策的不满日益加剧。

但在拿破仑看来,我欧陆天下无敌,谁敢不听朕的命令,朕的炮兵与骑兵就要把他踏平。

沙俄带头不听话,那就先把沙俄打趴下。

18126月,近十年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拿破仑亲率68万大军,渡过涅漫河,攻入沙俄境内。

实打实68万人的军队,远征几千公里外的俄罗斯,这个补给在1812年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进入俄国后,拿破仑手头的供养只能撑24天,而拿破仑这次的对手不再是亚一,而是他早该对决的名将库图佐夫。

库图佐夫知道不能正面对敌拿破仑,只专心搞坚壁清野,法军行军路线上所有粮草全部烧光,连莫斯科都烧光,只于97日在莫斯科郊外博罗季诺跟法军硬碰了一次,以4.4万俄军伤亡,换取法军3.5万伤亡,之后再不决战。

914日拿破仑进入莫斯科,发现这里已经被烧得精光,70%的建筑被俄国人自己焚毁,他以为沙皇会投降,在城内枯等了5周,物资耗光、冬天即将来临,1019日,发现大事不妙的拿破仑下令逃命。

我冬天去过莫斯科两次,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冷,但拿破仑和希特勒命不好,他们恰巧遇到了百年不遇的严寒,天气骤降到零下30度,而法国士兵,还穿着夏天的单衣。

逃出俄罗斯的路上,一共有一千公里。

这一路冻死的、饿死的、淹死的、被哥萨克骑兵和游击队打死的不计其数,68万人进入俄罗斯,活着回去的只有2万人,死亡率达到了97%

兵败莫斯科是拿破仑人生的转折点,从此以后,他输掉了每一次关键战役。

搅屎棍英帝对拿破仑兵败期待已久,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趁你病要你命的机会,1813年再再再次联同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瑞典,共同发起对法国的复仇。

面对第六次反法同盟,整个法国在经济与军事上气力已竭,只在18135月与俄普联军,打出回光返照的吕岑与包岑战役,但再次损失了2万老兵。

10月莱比锡会战,法军19万对联军35万(英国依旧没有参加),法军终于支撑不住,内部萨克森军团甚至倒戈,兵败如山,伤亡6万人,被俘3.6万人,并丧失了所有火炮。

法国再也无力回天,18143月,联军攻入巴黎,拿破仑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厄尔巴岛(意大利边上),路易十八回国即位,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拿破仑虽然又从岛上逃回法国,召集旧部短暂打出过百日王朝,但力竭就是力竭,很快在滑铁卢战败,又被扔到大西洋更远的圣赫勒拿岛上去了。

这里有个问题,欧洲各国那么恨拿破仑,为啥不干脆一枪噶了他,两次都只是流放他呢?

主要还是因为,拿破仑是称过帝的人,罗马教皇亲自给他戴的皇冠,王室不杀王室,这是欧洲贵族的传统。再说真要杀了拿破仑这种民族图腾式的人物,必定在法国闹出强烈反弹,流放是处理问题成本最低的方式,英国人主动提出流放,大家也就同意了。

后来拿破仑在岛上活到1821年(道光元年)52岁病逝,现在也有资料说他是被砒霜毒死的,但历史已经过了那么多年,时代风云变幻,不管他以前混得有多屌,现在他到底怎么死的,已经不重要了。

拿破仑在欧洲这么热热闹闹的搞了几十年,到底给法国和世界留下啥重要影响呢?

简单点说,就是以后咱们不要封建王室了,咱们要搞资产阶级革命,尊重私人财产和自由啥的。

拿破仑虽然自己也称帝,但搞出来的治国方略,不再是封建王室那一套,而是资产阶级革命那套,他称帝主要是为了集权。

现在感觉这不是很普通的思想认知吗?但在那年头,是石破天惊的观念,毕竟一个国家没有国王,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拿破仑的巨大作用是,他走后,各国王室就要一个一个走向覆灭了。

波旁王朝的残余力量,在1815年后只支撑了15年。

路易十八去世后传位给弟弟查理十世,查理十世搞劳什子《渎神法》,说亵渎天主教可判死刑,又用国债赔偿大革命损失土地的贵族,还要解散议会并废除出版自由,并废除《宪法》和选举权。

查十仅仅在位6年,表现越来越反动,经历过大革命与拿破仑的法国人民可不惯着他,巴黎百姓被彻底激怒,18307月,学生、工人、资产阶级、甚至军队都倒戈反对查理十世,吓得查十跑去英国流亡,法国人自己找了个波旁家的人做“公民国王”,重建君主立宪制。

1830年这次革命还是不够彻底,因为全国3500万人口里头,只有25万富裕男性有投票权,仅占总人口的0.7%,政治权力只是从贵族扩散到了富人阶层,所以到1848年,法国再次发生二月革命,21岁成年男性都拥有投票权,选民从25万增至900万。

但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并不是会简单的一劳永逸,1848年法国总统选举,因为民众对拿破仑的喜爱,使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得票率高达74%,没想到这孙子上位两年后居然开起历史的倒车,解散议会并称帝,又给帝制延了18年性命。

当然这种落后的制度,完全不符合法国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力,肯定难以维系长久,1870年拿破仑三世兵败俾斯麦后,法国内部矛盾激化,巴黎人民于9月冲进议会,宣布废除帝制。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震荡,从此以后,法国再无皇帝。

虽然英国搞君主立宪更早,但法国搞得更彻底,并用铁与血的方面式传播到欧陆,其影响也更深。

法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通过武力征服,彻底殖民西非470万平方公里土地,由于西非极为落后,征服过程相当轻松,这片土地从此成为法国工业品倾销地与原材料供应地,是法国屡遭大败但还能托底的资源包,至今西非还未摆脱法国对他们的控制。

尽管拿下西非,但从十九世纪开始,法国工业还是落后于英国,甚至开始落后于德国。

十九世纪的法国虽然在交通、钢铁、纺织、奢侈品领域进步神速,但法国地理资源上缺煤,1871年又失去洛林铁矿,导致发展重工业受阻,而德国利用煤铁资源优势与普及产学研公立教育,在化工和机械上一举超越法国,成为欧陆科学中心。

法国原本是欧洲最强,此时沦落成欧洲第三,后面也从全球一流强国,沦为全球二流强国。

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惨败,拿破仑三世与39名将军、10万士兵被俘,成了法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这是法国科技与军事落后于德国的具体表现,法国从拿破仑之后就几乎再无重大胜绩。

普法战争我在德国篇详细介绍过了,这篇文章就不再重复叙述。

一战时法国虽然战胜了德国,但事实上当时德国国力胜法国一档,1914年德国钢产量是法国2.5倍,德国人口6500万,法国仅3900万,德国并不是输给法国,而是输在陆地上同时跟俄法东西线同时作战,海洋上被英国封锁,最后美国还站在英法一边。

一战时的德国两个盟友奥地利和奥斯曼,算不上是工业强国,德国是以一个工业强国的实力,与全球英法美三大工业强国为敌,打得耗尽最后一批17岁新兵,为了不亡种,只能屈膝投降。

德国对输掉一战,尤其输给法国极不服气,所以养足一代年轻人,爬起来就先打法国,打得法国只坚持了42天就投降,成为全球军事史上的耻辱。

二战时德国又找不到好盟友,日本与意大利同样算不上一线工业强国,只是二线工业国,而他的对手,还是英法美苏四大一线工业强国,虽然先摁住了法国,但英美苏联合力量还是很强,一战二战都是一个工业强国挑三个工业强国,甚至不是二对二,这才是德国必败的主要原因。

二十世纪世界工业强国排名,长期是美苏日德法英意,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世界工业强国排名,到目前则是中美日德法韩英,曾经全球第一强大的法国,已经是全球第五的水平,而且将来肯定还会下降。

但根据我去年在法国调研时看到的,法国虽然在衰退,但历经200年现代化的细心耕耘,无论城市农村,都是世界少有的发达而精致的国家,法国人可能没有以前那么强大,但他们还有一段好日子,暂时也没啥真正的痛苦可言。

最后我想给法国做一段简单的总结。

法国拥有全欧洲最好的土地,大部分时间,都养活着欧洲最多的人口,在完成中央集权,并承接英国工业技术后,法国曾经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差,让法国长期处于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

但其实法国没在世界第一强国这待多久,很快就被英国一次次离间计折磨得痛苦不堪,被迫与欧陆其他强国为敌,在战争中不断消耗国力,哪怕连一度天下无敌的拿破仑也难以支撑。

法国最大的敌人,是英国,限制法国上限的,一直是英国。

一直到德国崛起,英国又忙着离间德国与世界强国的关系,法国又从英国的背刺对象,变成结盟对象。

而英国又跟欧洲大陆保持着一个非常适当的距离,使欧陆强国既能跟它进行交流,又刚好打不着它,拿破仑和希特勒都努力过,但就是打不着。

是地理优势,决定了英国可以重复使用离间计,最后又把离间计满地球撒。

不像日本远离亚洲大陆,必须在工业化之后才能影响亚洲,英国地理优势巨大,从封建时代就能合纵连横。

因为地理上的优势,法国能长期处于世界二流,短暂处于世界一流,但也因为地理上被压制,法国只能长期处于世界二流,极难进入世界一流。

无论是腓力二世、贞德、路易十四,还是拿破仑,历史上人力所能到达的范围,还是超越不了地理的极限。

法国人,只是尽力了而已。

已有3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