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发达国家”了么?

2025年07月05日

01


从官方的口径上来讲,可能的确是的。


2024年12月3日,中国驻卡拉奇总领事在巴主流媒体《新闻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文章中说:

中国始终同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


文章中间列了一组数据:

“实事求是的讲,中国远不是一个发达经济体。目前中国人均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人均收入、贸易自由度、金融开放度等标准划定的发达经济体有41个,其中不包括中国。2023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13400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7%、德国的25%,日本的34%,而且仅是41个发达经济体均值的27%……”


“中国发展仍不平衡不充分。从区域发展看…2022年中国农村可支配收入仅为城镇居民的40.9%,不到美国、日本等农村居民的10%……”


人均收入低,城乡发展不均衡,这样看起来,我们离“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


但这是站在我们的角度。站在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部分“发达国家”的角度,可能并不这么看。


“你们的电动汽车产量占全球76%,出口量碾压德日美总和,宁德时代电池装车量垄断56%的全球市场——这难道是‘发展中’的技术代差?”


“你们光伏组件全球份额超80%,风电装机占新增量40%,绿色专利数量超过美日欧总和——这样的清洁能源帝国,还要享受‘共同但有区别’的气候责任?”


“你们华为5G专利断层第一,北斗导航覆盖200国,‘神舟’载人登月进度超前NASA十年——‘技术卡脖子’的哭穷剧本还能演多久?”


“你们芯片出口额超越原油成第一大宗商品,中芯国际7nm工艺量产突围,长鑫存储打破韩企垄断——半导体‘命门’究竟在谁手中?”


“你们高铁里程绕赤道一周,港口机械垄断全球80%市场,造船业接单量占世界61%——基建狂魔的肌肉,配不上‘发达’标签?”


“你们大疆无人机统治欧美警用市场,TikTok算法让国会山失眠,SHEIN逼退Zara——这些‘发展中国家’企业,为何让发达国家立法围剿?”


“你们稀土加工技术垄断95%,石墨出口管制掐住电池喉咙,钨矿储备够锁死全球机床业——资源武器化,不是发达国家的特权游戏?”


“你们亚吉铁路贯通非洲之角,雅万高铁碾压日本方案,佩列沙茨大桥改写欧洲工程史——‘基建援外’是发展中国家标配?


中国的人均收入是低的,中国的城乡差距是大的,但是中国在许多行业的“生产力”和“统治力”又的确震慑到了许多国家……


当“发展中”的歼-10C用5500万美元的身价,将“发达的”3亿美金的‘阵风’斩落南亚夜空时,“发达”应该如何定义呢?


02


当然,“发展中国家”不仅仅是一个称号,还意味着一系列的待遇。


正如《中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文章中说的:


个别国家质疑甚至企图剥夺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实质上是企图剥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享受的相应待遇,压制中国在贸易、债务、气变等国际合作中的空间。同时在道义上对中国实施道德绑架,让中国背包袱,逼迫中国承担更多高于自身实际能力的国际责任。


不过,很多事情,其实已经悄然在发生变化。


1968年第二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通过了建立普惠制的决议。


普惠制是什么意思?“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普遍的,非歧视,非互惠的”。目标是扩大发展中国家对工业发达国家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外汇收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加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1978年,普惠制正式诞生,随后中国累计获得40多个国家的普惠制优惠,实施国家有: 欧洲联盟28国,瑞士、挪威、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列支敦士登公国等41个国家。


而这个待遇,其实也是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而逐步退出的。


2014年:瑞士、列支敦士登率先取消;
2019年:日本终止;
2021年:俄罗斯、白俄罗斯等欧亚经济联盟国家退出;
2021年12月1日:欧盟27国、英国、加拿大等32国集体取消,中国海关同步停发相关证书。


而随着享受“待遇”的减少,中国承担的“责任”也在逐步增加。


2025年1月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2025年关税调整方案》,方案里面说,为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实现互利共赢,2025年继续给予43个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03


所以,如何理解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


当在世界贸易中,中国不再享受“普惠制”,当中国零关税清单主动覆盖43个最不发达国家时,当中国从游戏的参与者,向规则制定者演化的时候,中国已站在发展权博弈的临界点。


虽然我们“发展中”的底色未变,但内核正加速迭代。


我们既是人均GNI仅全球75名的追赶者,又是手握光伏、5G、新能源等产业霸权的定义者。


这种撕裂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体现,同时也意味着,“增值权”驱动的狂奔期(GDP至上、规模扩张)正让位于“分红权”主导的深水区(利润共享、分配优化)。


成熟国家,重视分红权

新兴国家,重视增值权


当然,“分红权”的崛起并非对“增值权”的否定,只是量变到质变的必然切换。


与此同时,从国家到我们每一个人个体的选择都需重估规则:在存量博弈的世界里,能持续创造价值并公平分享红利的体系,或许才是真正的“发达”定义。

已有0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