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赌赢了吗?

2025年07月12日

最近几天有关特朗普关税的消息可谓眼花缭乱,甚至比4月份更加扑朔迷离,其中引发关注的事件有:

1、对巴西的关税从10%飙涨至50%首次将“非贸易因素”涵盖在内,试图以关税为筹码介入当事国内部政治,影响巴西最高法院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的调查(《“两洋铁路”要来了吗?》);

2、对加拿大的关税从25%上涨为35%;特朗普专门点名了芬太尼问题,可实际上美国海关缉获的芬太尼只有约0.2%来自美加边境其余都在美墨边境;

3把铜关税和钢铝一样提高到50%,并不断扩大解释范围;

4、对越南20%的关税税率传出有变;根据美媒7月10日的报道,这一税率及40%转运税率是由特朗普单方面宣布,越南至今未正式接受协议,协议内容亦未公开;

5、特朗普耐心正逐步耗尽,对冗长的贸易谈判表示厌烦称不会再对其他国家一一发出关税信函,将对没有发函的国家统一征收15%或20%的关税;

6特朗普目前的立场是干脆拒绝传统贸易协定程序他公开表示:“我只想让你们知道,一封信就是一笔协议,我们不可能跟两百个国家一一谈判。

图片
特朗普经常夸大谈判结果,把双方有限度的承诺当作“协议”。美方5月公布的与英国的“协议”仅有几页内容,大量细节仍待继续谈判。

某种意义上讲,特朗普的行为让当下正在进行的许多贸易谈判失去了意义,反正下面人说了也不算,各种技术性条款和贸易协定程序也不再重要,一刀切的税率都由总统亲自拍板决定。

曾任美国副贸易代表的Harry Broadman评论道

总统这样做等于是在掀翻谈判代表的诚信基础其他国家会问:我为什么要花时间谈判我们达成的协议到底是不是最终版协议?’”

作为外交官的前美国东亚与太平洋事务副助理国务卿Scot Marciel则称

越南对美国的信任恐怕会受到重创纯粹从美中地缘竞争角度来看,这将对中国有利。”

特朗普如此霸道,那我们就要问了,到底是什么给了一封信就是一笔协议”的底气呢?

图片

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日向媒体表示,上调关税不会造成物价上涨关税政策引发通胀的担忧在减退

美财政部数据显示,5月关税收入超过220亿美元相当于2024年平均水平的三倍——这些收入主要由对等关税里那10%的“基本税率和25%的汽车关税提供。

按目前的进口结构测算,若进一步对所有进口商品全面征收关税,联邦政府的关税收入仍有显著增长空间,极有可能突破每月300亿美元的门槛。

这不仅为特朗普政府提供了新的财政弹性,也意味着在全球贸易中“以战养战”的战略工具逐步成型。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通胀数据并未发生显著波动,三个月的关税缓冲期颇有“走一步看一步”的试探性意味。

美国5月份公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环比涨幅放缓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之后的核心指数仅上涨0.1%,涨幅低于之前预期的0.3%。

贝森特接受采访时自信地表示

“反对派希望经济减速,通胀大幅加剧但是这些情况都没有发生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

“正如我一直预测的那样,进口价格实际上在下降假新闻和所谓的‘专家们’又错了应该将这个调查结果给‘太迟的鲍威尔’(特朗普给美联储主席起的外号看看,他一直像婴儿样抱怨根本不存在的通胀,拒绝做正确的事

事实上,关税影响比预期的略小目前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时间今年12月提前到了9月。

图片

前文提到过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Stephen Miran(米兰一篇文章,根据推算,假设美国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只会对通胀产生相当温和的影响,CPI增幅将在0.6%以内,且只会造成一次性增长,而不持续上升。

米兰的推算有两个假设:其一是为了保持出口,多数国家会相应进行货币贬值;其二是各国出口供应商宁愿降价也会优先保障开工率。

不得不说,真实情况中确实出现了对美出口被迫降价以应对关税的情况,以《日经新闻》提供的日本汽车对美出口数据为例。

3月至5月期间,汽车出口到北美的价格下跌了17.7%——说明日本车企为了尽可能避免在当地涨价,即使削减利润也要确保市场份额

这样看来,在25%的汽车关税中出口日企承担了17.7%,美国进口企业和消费者仅承担了7.3%,即日本汽车制造商消化了关税带来的大部分成本

显然是特朗普敢于继续通过关税向其他国家施加压力的原因之一。
 
图片

与之相较,尽管中国产品也被加征了关税,但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按全行业计算,中国产品进口价格在2024年12月至 2025年5月下降了约2%

如果以平均新增10%的关税作为估计,即八成是被美国进口企业和消费者“吃了下来”——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传导比例,才让白宫对中美经贸关系的态度出现微妙转变

图片

我们有理由相信,特朗普团队肯定掌握了类似的敏感测算假如关税主要由出口企业承担,则倾向于继续征收、保留该关税;假如主要由进口企业和美国消费者承担,则会考量降低

如此便解释了为什么美方在打出高关税牌的同时,又不停地释放“可以谈”的信号

这种边打、边谈、边调整的策略很符合特朗普的风格此即米兰宣称的所谓“最优关税理论”——不是为了保护主义而保护,而是以最大化本国利益为前提,随时调整关税结构和对象。

图片
自七八十年代经济崛起以来,日本的优势产业正一个个被美国团灭,汽车已近乎“独苗”。

特朗普关税本质上是在赌两件事情:

第一,对方不敢报复——美方发出的所有关税信函上都加有这样一句话,如果采取报复措施,将进一步提高税率。 

第二,对方不敢涨价,因为涨价会导致市场份额减少乃至失去美国市场,被那些本土供应商或低关税国家所取代。

不敢报复又不敢涨价,只要这两“底牌”没被揭穿,特朗普的关税游戏就能持续进行下去,甚至越大越玩越嗨

那美国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这里面其实是有变数的。

其一是区域协调,比如中日韩、中国与东南亚、欧盟与日韩等形成关税谈判统一战线或各国在特定产业链上达成共识,联手制约美国。

其二是涨价具有滞后反应一旦出口商连续数个季度承压、利润压缩至极限,为了维持企业生存,不得不向下游转嫁关税成本。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美方“高关税+随时加税”的压力下,各国势必会调整出口依赖结构,中长期看,美国全球供应链中的统治力被削弱。
已有5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