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十二座城,你在么?

2025年06月29日

01


关于城市的选择问题,我判断从十年后来看今天。


中国前4%的城市(12座)增加的GDP,大概率会相当于其他所有城市增加的GDP的总和(可能是超64%)。


有小伙伴问我

“能否把十二城市列一下呢?”


天就基于客观的数据(以及我的个人偏好)简单的把这十二个城市列一下。


02


在一一介绍之前先说一个小插曲。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人类似乎对于12这个数字比较有偏好。贯穿了数学、天文、文化、宗教等多个领域。


一年有12个月,一轮有12个生肖,星座分黄道12宫、计时有12时辰。耶稣有十二门徒、奥林匹斯有十二主 神。电脑键盘有F1-F12功能键、电话键盘是12键布局(0-9、*、#)。甚至中文中“朋友”“恋人”“家人”这些和陪伴相关的词都是十二画。

(数了数笔画的小伙伴记得点个赞)


所以今天我们也列出来12座城市。


03


第一个考虑的维度是GDP


GDP永远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关键,虽然这个指标会有一定的错配,但是依然能够帮助我们简单的认识城市的能级。


根据2024年中国各主要城市公布的GDP数据(最新完整年度数据),GDP总量排名前20位的城市及其具体数值如下


1 上海 53,926.71 

2 北京 49,843.10 

3 深圳 36,801.87 

4 重庆 32,193.15 

5 广州 31,032.50 

6 苏州 26,700.00 

7 成都 23,511.30 

8 杭州 21,860.00 

9 武汉 21,106.23 

10 南京 18,500.81 

11 宁波 18,147.70 

12 天津 18,000.00 

13 青岛 16,700.00 

14 无锡 16,200.00 

15 长沙 15,200.00 

16 郑州 14,500.00 

17 福州 14,200.00 

18 济南 13,527.60 

19 合肥 13,507.70 

20 佛山 13,361.90 


第二个考虑的维度是人口的增加


人口是一个城市的核心,没有足够的新增人口,意味着这个城市活力的减弱。


根据2014—2024年各城市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以2024年最新统计为准),下面是是全国新增人口排名前20的城市及其十年间的人口增量,以及现在的人口数量。


1 成都 527.6 2147

2 深圳 498.0 1798

3 广州 436.0 1897

4 长沙 434.8 1061

5 杭州 360.6 1262

6 西安 321.0 1316

7 合肥 315.0 1000

8 郑州 288.0 1308

9 宁波 192.6 977

10 佛山 190.0 969

11 武汉 186.0 1380

12 济南 180.0 951

13 贵阳 178.0 660 

14 东莞 170.0 1057

15 南昌 165.0 667

16 福州 160.0 850

17 青岛 158.0 1044

18 温州 155.0 985

19 昆明 150.0 868

20 南京 145.0 957


第三个考虑的维度是在校大学生


简单的人口增加无法帮助城市具有强劲的后续动力,是否有足够多的年轻人,特别是有足够多的大学生,则预示着这个城市的潜力。


根据2024年最新统计数据,全国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名前20的城市及其在校生规模如下:

1 广州 168.1 

2 郑州 150.8 

3 武汉 141.2 

4 成都 130.6 

5 重庆 124.6 

6 北京 110.0 

7 南京 105.4 

8 西安 105.3 

9 长沙 92.7 

10 上海 85.7 

11 南昌 82.0 

12 哈尔滨 81.5 

13 昆明 79.4 

14 济南 74.7 

15 石家庄 73.3 

16 合肥 75.5 

17 天津 69.5 

18 杭州 63.6 

19 长春 58.3 

20 太原 57.6 


04


在上面这三个表格中,出现过三次的城市一共有9个

其GDP,新增人口和在校大学生的排名分别是:

广州 5 3 1 

成都 7 1 4 

杭州 8 5 18 

武汉 9 11 3 

南京 10 20 7 

长沙 15 4 9 

郑州 16 8 2 

济南 18 12 14 

合肥 19 7 16


出现过两次的城市一共有12个,其分别是:

深圳 GDP3、人口新增2

重庆 GDP4、在校大学生5

北京 GDP2、在校大学生6

上海 GDP1、在校大学生10 

宁波 GDP11、人口新增9

天津 GDP12、在校大学17

青岛 GDP13、人口新增17

福州 GDP17、人口新增16

佛山 GDP20、人口新增10

西安 人口新增6、在校大学生8

南昌 人口新增15、在校大学生11 

昆明 人口新增19、在校大学生13 


我们需要从这9+12=21个城市中,选择出来排名前12的城市。


榜单一中,把有两项指标在前十名之外的城市排除,济南和合肥及遗憾落榜了。

榜单二中,只选取两项指标都在前十名的城市,分别是:

深圳,重庆,北京,上海,西安


那么,现在剩下来的城市分别是:


广州,成都,杭州

武汉,南京,长沙

郑州,北京,上海

重庆,深圳,西安


刚刚好,一共十二名

(不知道把郑州排进这十二名我花了多少脑细胞……)


小伙伴们,你的城市上榜了么?


05


虽然排这个表单的时候,我花了“亿点点”心思,但是这个结果,也不仅仅是我的偏见,应该还是有一定代表性和参考价值的。


最终入选的12个城市包括:

北上广深四大一线;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杭州南京领衔的长三角次中心;武汉郑州长沙组成的中部铁三角;还有西安这个西北龙头。这个组合也基本覆盖了所有国家战略区域。


那么这12座城市都有什么样的特质呢?


我尝试以十二生肖来简单诠释这十二座城市的特质。


龙,当然是北京


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故宫、中轴线等建筑群彰显“龙驭九天”的格局,与龙的尊贵、掌控力完美契合。


中关村科技与故宫文创并存,体现龙既能潜渊蓄力(文化积淀),又可凌霄破界(科创突破)的双重特质


龙脉汇聚之地,以紫禁城为鳞甲,以科创走廊为龙脊,在传统与现代的撕裂与融合中重塑东方权柄


虎,应该是上海


陆家嘴摩天楼群如“虎啸山林”,自贸区政策如利爪撕开国际规则,虎的权威与战略野心呼应金融中心的竞争本质。


外滩的建筑与江南庭院的共存,体现虎的凶猛表象下藏匿的优雅


黄浦江是虎的脊梁,资本洪流是它的呼吸,每一次股市震荡都是它在丛林中划定领地


羊,无疑是广州


“羊城”古称源自五羊衔穗传说,千年商都的开放气质与羊的温和通达高度契合。


广交会与茶楼早茶并存,体现羊的坚韧——不争锋芒却滋养万物(珠三角产业链枢纽。


珠江水流淌着羊乳般的贸易基因,十三行商帆是它的羊毛,织就海上丝绸之路的经纬。


鼠,深圳最合适


从渔村到“创客之都”,华强北芯片突围如鼠在夹缝开辟生路,敢为人先的基因打破常规。


高新技术产业迭代速度,呼应鼠的机敏求生本能。


特区拓荒牛是它的面具,内里住着一只永不停歇的鼠——在电路板迷宫中啃噬出未来


猪,成都较匹配


“巴适”生活观与火锅文化中的享乐精神,与猪的豁达、内在富足高度一致。


藏羌文化、二次元社群与慢生活和谐共生,如猪的包容性消化多元冲突。


锦里的红油是它的血脉,熊猫的黑白是它的斑纹——在盆地温床中孕育出“安逸即革命”的生存智慧


狗,更象征重庆


抗战时期的“不屈堡垒”与火锅江湖义气,呼应狗的忠诚守护特质。


立体交通网络在崎岖地形中筑城,体现狗的适应力与担当。


长江与嘉陵江是它的锁链,吊脚楼是它的犬牙,在雾气中咬住命运的缆绳向上攀爬。


兔,比较像杭州


西湖温婉与数字经济(电商)的精准运营,体现兔的柔中带刚——白堤如兔耳聆听市场,代码如爪轻叩未来。


宋韵文化与西湖的融合,呼应兔对美感的极致追求。


雷峰塔是它竖起的耳朵,直播镜头是它的红瞳,在江南烟雨中跳出一曲科技与诗意的舞蹈。


马,和武汉匹配


通衢奔腾,蹄声如雷,光谷“马蹄铁”状产业带。如烈马冲破中低端制造枷锁。


长江经济带与京广动脉在汉交汇,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 不是负重拉车,而是铁轨驰骋。


黄鹤楼是它的鞍鞯,百湖是它的汗腺,从武钢的锈色中脱缰,蹄铁溅起长江的芯片之浪。


蛇,有些像南京


六朝谋略积淀:科举书院的文化厚度与低调发展模式,如蛇的蛰伏智慧(小龙也是龙呀……)


民国建筑群与科创走廊的并存,体现蛇的蜕变性——金陵王气化身为创新动

能。


明城墙是它的鳞片,秦淮河是它的信子,在历史断层中蜕皮重生


猴,无疑是长沙


这座城市有着特别的娱乐破圈力,不管是芒果TV的创意爆发,还是茶颜悦色IP运营,呼应猴的机变与表现欲。


从岳麓书院到工程机械之都,都体现猴的“跳出框架”思维。


橘子洲头是它的跷板,解放西夜店是它的秋千,在娱乐的钢丝绳上翻腾出产业新高度。


鸡,就留给西安


这座城市是中华文明的司晨者,兵马俑的守夜姿态与高校密集度(3所985),如鸡的守信报晓,唤醒“硬科技”未来。


丝路起点与“长安十二时辰”IP共振,体现鸡的啼鸣穿透时空。


钟楼是它的冠冕,秦岭是它的羽翼,在黄土之下啄出十三朝文明的复活密码。


牛,还应是郑州


中原犁者,深耕沃土,这里有农业根基,也有制造业集群,手机汽车制造集群如牛群拓荒,拉动河南工业增加值十年翻番。


这里是粮仓与物流的双重脊梁,全国1/10的粮食加工量和最大陆港枢纽(中欧班列)—— 牛的双角,一角挑麦穗,一角顶集装箱。


少林寺的钟声是它的鼻环,黄河滩涂是它的腱肉,在黄土里翻出芯片与小麦的共生根系。


06


这十二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南京、武汉、郑州、长沙、西安——不是简单的名单,而是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


它们用不到4%的城市数量,可能会承载未来十年近七成的新增财富;它们聚集了全国四成的大学生,让年轻头脑点燃创新的火种。

从北京的“龙腾”到深圳的“鼠闯”,从郑州的“牛劲”到西安的“鸡鸣”,十二种精神正在这片土地扎根生长。


而这。不仅是城市的命运,更是我们每个人的机遇。


已有0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