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乌冲突已经三年半时间,这场冷战后最激烈的国家战争,目前似乎到了分出胜负的临界点。
最近,英国地缘政治分析师亚历山大·梅尔库里斯,分享了一个人工智能对俄乌冲突结果的预测,这个预测收集了双方导弹、无人机、炮弹数量以及步兵作战规模的公开数据,关键因素还包括乌克兰武装部队人员严重短缺,以及俄罗斯对乌克兰军事基础设施的高效打击。
在这种背景下,人工智能给出了非常情绪的答案:乌克兰将会战败。乌克兰正在沦陷,而且这种沦陷速度每分钟都在加快,冲突将在几个月内结束。
这一说法虽引人质疑,但世界需要看到战争的本质变化。无人机成为主战兵器,钢铁洪流成为历史,精准打击散兵巷战持久消耗,国家战争不可避免的既要比拼军事科技,又要较量生产能力,而人类资源依然不可或缺。
AI在进行预测时,或许会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因素,但通常比人类更客观冷峻,不会因为感情因素而得出偏颇结论。
因此,AI关于乌克兰加速战败的结论,值得各方重视。
一、蜂群战略摧毁乌克兰!
根据公开报道,2025年6月,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射了超过5300架“天竺葵”系列无人机。进入7月,短短两周内再发射近4000架,夜间突袭时甚至突破每日700架的纪录。俄军每晚出动大量远程无人机,在乌克兰上空盘旋数小时,从东部工业重镇延伸至接近波兰边境的西部地区。
分析人士称,如今俄罗斯单夜投入的无人机数量已超过2024年某些月份的总和,且此类攻击可能还会升级。最近的空袭中,俄军动用了超过700架无人机,创下单日纪录。有专家预计,这个数字可能很快突破1000架。德国少将克里斯蒂安·弗洛伊丁(Christian Freuding)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俄罗斯的目标是在一次袭击中发射2000架无人机。
这不仅是数量,更是掌控战场节奏的直接标志。
俄军在2022年第一波攻势中遭遇乌军迎头一击,钢铁洪流面对无人机攻击伤亡惨重。但是俄罗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及时调整国内军工生产体系,迅速建立起适应俄乌冲突的生产体系。
如今,俄罗斯已经在本土建立起号称世界最大规模的大型无人机工厂,目前每日生产170架,最终日产能可达500架,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相比俄罗斯,乌克兰全民组装FPV无人机的方案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FPV无人机只适合前线对峙互相攻击,远距离攻击还是需要大型无人机。如今,乌克兰面对俄军无人机集群攻击的压倒性优势,防空系统的应对已经力不从心。俄军一次次空袭不仅摧毁军工与民用基础设施,更在不断削弱乌克兰军心士气。
自开战以来,俄罗斯已经累计发射了10000枚导弹和1.5万架大型攻击型无人机。乌克兰的拦截效率维持在60%至80%的区间,成本高昂。一个导弹防御单位耗费数十万美元甚至上百万美元,而天竺葵无人机的成本不过几千美元。
战争打到现在,看上去还有高科技战争的特征,但决定胜利的因素已经转移到国家军事工业生产能力方面。
乌克兰山河破碎民众流离失所,怎么与俄罗斯进行长期较量?

二、兵员缺口无药可救!
战争进入第四年,乌克兰适龄男性人口已经从2022年的800万锐减到400万。为了维持现有战线,乌克兰需紧急动员40至50万名新兵,现实应征率持续走低,逃避兵役者层出不穷。
在美国压力下,乌克兰已经允许征召18岁到25岁人员以及60岁以上人员入伍。除了男性,还有大量女性进入军队,从事无人机飞手、医疗救护甚至一线作战任务。
乌军前线指挥官多次公开表示,在某些地区前线,俄军兵力是乌军的五到十倍,这并非夸张,而是俄乌人力资源失衡的无情现实。
面对兵员紧缺的局面,乌克兰成立了无人作战军种,但是目前无人作战系统依然离不开人力支持,在实战中也存在一个短板:无人机无法攻破堡垒,也无法夺回阵地。战争打到最后依然需要地面部队接管,乌军的步兵资源益衰竭。
随着俄军对乌克兰后方基础设施、能源系统、军工企业的持续轰炸,乌克兰的军工生产能力急剧下降,年产1800万架无人机的远景计划遥遥无期。
虽然有些人嘲讽俄罗斯还在使用苏联时期遗留的弹药、翻新老旧装备,但这正是俄罗斯的优势所在,苏联遗产帮助俄罗斯熬过了军工生产体系调整的阵痛。

三、如何看待AI的预测?
英国研究人员利用AI得出乌克兰将迅速沦陷的结论,是否值得参考?
我们不妨思考AI预测的模型逻辑:
俄军无人机与导弹攻击密度远高于乌军拦截能力;
乌军补充兵员速度跟不上消耗;
乌克兰防空系统库存枯竭,拦截率虽高但无法持续;
西方援助节奏难以与战场需求同步。
俄军无人机生产与应用规模已经成为战略层面“制空压制”的支柱。大量自杀式无人机不只是扰乱防空,更削弱了乌克兰军队的后勤能力、瓦解前线军队的信心。
俄军的工业系统正在恢复,乌克兰无论是弹药产量、无人机供给还是战备器材,严重依赖西方输入。
上述因素,已经可以得出在局部战术对抗中,乌克兰每战必败的结论。
这是双方力量结构抗衡的结果,当结构性力量超过补救性措施时,趋势将失去逆转空间。
AI是基于数据进行计算,它无法预测战争中的偶然事件,如一次奇袭、一场政变、一种新式武器,甚至一次外交突破。比如乌克兰通过特种行动摧毁俄罗斯12架战略轰炸机的典型事件,就超出了AI预测的范畴。

四、结构性坍塌!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从西方主流媒体到社交网络,越来越多声音认为乌克兰注定失败。
这种舆论变化对乌军的打击更甚于战损。
战场上的信心崩溃,往往比武器缺失更致命。
如果美国承诺的爱国者系统、NASAMS和远程火力系统能加速投入,乌克兰尚有机会延缓战线瓦解。
然而,特朗普答应提供的爱国者系统要到2026年才到位。
乌克兰要想改变当前轨迹,必须在整体力量上与俄罗斯重建平衡。
然而,俄乌之间的总体实力从未有过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