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费大暴涨之后,一批民办大学终于要倒闭了。
最近有一个非常重磅的消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由于大学招不到人,连续三次下调本科录取线,经过三轮的志愿征集,本科线已经骤降了36分,可即便如此,全省生源缺口依然高达1万多人。
其中最魔幻的要数湛江科技学院,一开始他们信心满满的计划招生7544人,结果一网下去,竟然只捕到了1189人,缺口高达6355人,缺额率达到了夸张的84%,看到这个结果,吓得他们连续三轮下调录取分数线,拼了命的想多招点人,可结果呢?这都已经8月份了,经过三轮大规模补录之后,学校的缺口依然高达2148人。
最离谱的还是广东隔壁的广西省,由于大量大学招不到人,逼得广西在第四轮征集志愿的时候明确表示:不受文化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限制,所有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用大白话说就是,理论上,即使你只考了200分,你也可以填报广西省内的本科院校,当然,各个学校肯定还有相关的限制,但这种不限制高考分数,直接广撒网捕鱼的方法,就是在明明白白的告诉所有人,广西的大学是真的招不到人了!

而且不仅是广西和广东的大学出现了招生寒潮,根据我查到的资料,目前全国各地,至少有20所以上的民办高校出现了招生困境,很多冷门专业,比如说园林、工商管理,还有一些垃圾学校的护理学专业,缺额率都超过了90%,你去这些学校的冷门专业报到,整个班级都不超过10个人,第一天就让你产生退学的冲动!
当这些学校招不到足够的生源来补充收入的时候,就会出现倒闭的危机,比如说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已经疑似被强制停办,不只是他们俩,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从2021年以来,全国至少有25所民办高校已经被强制关停,一场民办大学的倒闭潮,似乎就在眼前。
我知道有人会问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读一个大学改变命运不是中国很多家庭一直以来的梦想吗?怎么现在大学连人都招不到了?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就两个核心原因。
第一, 大学的学费连年上涨。
就拿我前面提到的湛江科技学院来说,你知道为什么它招不到人吗?因为它的年均学费高达3万元 ,四年总成本达到了20万人民币,已经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而且不只是湛江科技学院一家大学这样,读过大学的都知道,中国很多民办大学的学费普遍就是2-3万一年,更贵的5万、10万、15万一年的都有,这些极端的案例我们就不提了,就按照一年3万的学费去算,四年下来加上生活费等其它开支,总成本大概率会突破20万人民币,这笔钱已经足够在很多省会城市和地级市付一套房子的首付了。
而且不仅是学费贵,学费还连年上涨,根据我查到的数据,2025年,全国有几十所大学学费出现了上涨,涨幅500-20000元/年不等。
比如说上海某侨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本科艺术类专业涨了8000元一年,专科艺术类专业涨了6800元一年。
再比如说云南某范大学,哲学、文学、历史等专业涨了800元一年,经济学、教育学、法学等专业则涨了500元一年。
还有什么新疆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交大威海校区等学校,部分专业,学费均出现了20%-50%不等的涨幅。
尤其是某些民办院校,有的学费一年直接涨1万,就算是一直以学费低著称的公办院校,现在很多学校也出现了年均10%以上的涨幅。
你不要以为涨个几百块影响不了大局,这可是年均涨幅10%啊,按照这种趋势,用不了几年,中国所有的大学都会告别5000元学费的时代,集体步入万元的门槛。
到那时候,上一次大学就等于付一次房子的首付,这真不是和你开玩笑。

我知道大家一定感到非常疑惑,为什么大学学费玩命的涨啊?是不是高校不讲师德,只谈利润?其实大学学费暴涨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原因。
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财政拨款减少。
随着土地财政的吃紧,国家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把钱花在刀刃上,那就必然会导致资金和资源倾斜到航母、芯片的研发,或者支持哈工大、国防科大这样的重点院校,从而导致其他普通院校的财政拨款减少。
比如说教育部公开的数据,2025年高校拨款金额为1143亿人民币,相比2024年减少了4.7%,而且这些减少的幅度可不是均等的4.7%,有的院校可能直接就少了20%以上的收入。
更魔幻的是,在财政拨款减少的同一时间,大学生人数还在不断暴涨,2025年的大学生人数相比1999年翻了整整8倍,一方面是大学生越来越多财政负担越来越大,另一边是财政拨款越来越少,你说那些公办大学会怎么调整?

但公办大学好歹还有国家的拨款,学费不会涨得过于离谱,可那些缺少监管的民办大学就不一样了,看到源源不断涌入的生源,他们眼里冒光,在利益的驱使之下玩命的涨学费,因为他们的背后本就是盈利性的教育集团,办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搞钱,所以一年涨个1-2万,4年多赚你个十几万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根据我查到的数据,2022年的时候,某教控股集团的利润率高达38.7%,某华教育的净利润高达47.2%,他们全都赚得盆满钵满!
而且生源越多,他们就越是疯狂,为了找到合理招生的借口,他们不断开设大量天坑专业,比如说某些民办三本竟然在开设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我不是说这个专业不好,而是这个专业对师资和设备要求极高,一般都是顶级高校才有能力去开设教学任务,现在你一个民办三本,老师从来没有接触过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直接就让他拿着书本去教学生,这是在干什么事情?说难听点,这就是在变相圈钱。
像这样的事情在高校里面十分普遍,为了多招生,很多民办大学疯狂的开设新专业,就是为了多招一些人,一个人4年学费十几万,多招1000个人,那就是好几亿的收入,如此暴利,你说那些民办学校顶不顶得住?

但这样干的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盲目开设了大量的天坑专业,只管招生不管就业,最后等到学生毕业之后,毕业即失业,完全找不到工作,很多家长花了几十万培养孩子上大学,最后孩子毕业之后还是要家里蹲,或者跑去送外卖,就算找了一份在办公楼上班的工作,月薪极大概率也是3000-5000,从投资回报率来看,这就是一门天坑的生意。
为什么国家这两年要大量裁撤一些天坑专业?尤其是一些文科类的专业?因为这类专业实在是找不到工作啊,有些专业的真实就业率不到30%,10个人里面有7个都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你说大量开设这种专业的意义在哪里?
同样的,为什么现在很多民办大学开始招不到人了?因为家长也不是傻子,当他们查了下学校的就业率和师资力量之后,很容易就能看出,让自己的孩子去这种学校上学,那就是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与其这样,倒还不如直接让自己的孩子去报考一些就业率更高的职业学校。
比如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技师学院、上海海关学院这两年就非常吃香,因为他们的学生就业率极高,还有很大概率拿到编制,这样的学校才具备投资价值,至于某些只涨学费不涨就业率的民办天坑大学,就注定会被市场规律给淘汰掉。

而且按照现在这种生育率,我预计未来淘汰的不只是一些民办大学,还有一些开设天坑专业、师资力量不够强的公办大学也会被淘汰掉,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大流行,信息逐渐公开化和透明化,普通老百姓有更多渠道了解到一所学校的真实能力,你的学费和就业率匹不匹配,以后大家一查便知。
在市场规律大手的调节之下,必然会导致落后产能(高校)不断出清,最后剩下的都是一些适应时代大局的学校,这个调整过程可能会持续5-15年时间,大家在报考学校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认真,不要冲动,否则几十万的投入,直接会亏掉一套房的首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