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青少年已经走到了进退两难的悬崖边缘,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面临着巨大的未知风险。
现在国内有两个非常魔幻的现象,一个是青少年群体

更魔幻的是,高中只是很多人困境的开始,当你以为考进一所大学可以“由你玩四年” 的时候,另一项数据狠狠地打了你的脸,那就是大学生的就业数据,根据智联招聘的大数据统计,中国本科大学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率只有55%,有接近一半左右的人毕业即失业,找不到生活的着落,就算你无比幸运,成功在一家公司入职,那薪资有60%的概率低于6000,月薪3000-5000左右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常态工资,这就是社会残酷的现实。
看着这魔幻的场景,你不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寒窗苦读十余年,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我们在讨论这些冰冷的数字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我们讨论的不是一个个游戏里面的NPC,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一个抑郁症患者、每一个家里蹲大军,背后都寄托着整个家庭的希望,和一个孩子十余年的努力,他们拼尽全力才走到了大学的门口,如今却是这样的结局。
想一想我们的高中时期有多么辛苦,冬天顶着零下十几度的酷寒,夏天顶着40度的高温,我们5点起床,6点在学校上早自习,头悬梁锥刺股,累了困了就用铅笔扎自己,晚上当整个城市都已经进入了深度睡眠,我们还在日夜颠倒的刷题,我们的生活,除了上课做题就是来回往返,睡眠是严重不足的,上厕所是掐着秒表的,我们8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因为长期克制而患有严重的功能性便秘。
可即便如此,大家还是觉得我们不够努力,他们告诉我们: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除了生死,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更讽刺的是有老师会信誓旦旦的告诉我们——辛苦三年,进入大学一切就都好了!
而且你以为我们只有高中时期才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吗?
网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中国人的一生,时时刻刻都是命运的转折点,我们一刻都不能放松,一辈子都在如履薄冰。
刚出生的婴儿,大家说第一个抱他的人很重要。
0-6岁的时候,很多人又说这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个时间节点。
等到了小学阶段的时候,一年级打基础很重要。
二年级强化认知很重要。
三年级深度学习更加重要。
至于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每一年都是命运的转折点。
进入初中之后就更夸张了,从初一到初三,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次大考,至于高中阶段,那更是逆天改命的唯一机遇,高考能够决定所有人未来的命运。
我们紧绷着神经终于活到了18岁,成功的进入了一所大学里面,然后打开手机,又看到有人在告诉自己,大一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大二一定要多参与社会实践,大三是未来就业的重要抉择期,一定要提前准备,至于大四,那更是人生的十字路口,直接能定生死。
带着疲惫的心理,我们终于熬到了社会,等待我们的却是毕业即失业和月薪三四千的残酷现实。
看着这魔幻的社会,周围又有人在告诉你此时此刻的重要性。
20-30岁是一生中最应该努力拼搏的阶段。
30-40岁是人生大干一场的黄金时期。
40-50岁是一辈子定型的重要阶段,不能放松。
至于50-60岁,那更是决定未来退休生活的关键时期。
总之,从你3岁那年开始,你的每一年都是命运的转折点,整个社会和你的家庭全都在告诉你,不能放松,必须紧绷神经,否则未来后悔莫及。
不信你看看现在的教育模式,内卷无所不在,初中和高中卷那已经是老黄历了,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就要被选拔进理科班,他们学习的内容已经到了堪称魔幻的地步。
三四岁要会读大量的拼音,要会写印刷体一般的字,甚至还被要求掌握上百个英语单词和小学基础算术。
进入小学之后,语文第一课直接就是读课文,英语课程的复杂程度堪比初中英语。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后在起跑线,很多家长被搞得十分焦虑,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请了补习老师,回到家里,自己996累得跟狗似的,还要抽时间来辅导孩子学习,这样的生活我们光听都觉得窒息,可这却是无数中国孩子和家长正在经历的现实。
我知道有人会说了,那也没有人逼你这样做,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决定,没错,这的确是我们的自己的选择,但是中国自古以来想要向上攀升,考试几乎就是唯一的出路,不是中国的家长们愿意卷,喜欢卷,而是除了这条路之外,其他的路更不靠谱,不上学、不高考,直接让自己的孩子去厂里打螺丝,然后找一个黄毛结婚,难道就是更好的归宿吗?

所以没办法,我们只能围绕考试这条路低着头走下去,任何阻止孩子取得好成绩的事情,我们都要阻止,比如说高考期间手拉手人墙封路,亲人去世不敢告知,路边的青蛙乱叫影响孩子学习我们直接毒死。
你可以说这些事做得不可思议,甚至有点违反常理。
但没办法,人性的异变背后其实也是无数家庭深深的无奈,除了让自己去卷读书这条赛道,他们也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出路。
但是,这样做最后的代价是什么呢?是青少年得抑郁症和空心病的比例大幅上升,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是无数家庭节衣缩食压上了大部分的家庭财富,最后家长和孩子全都身心俱疲。
我知道有人又会说了,那是你还不够觉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停止内卷,那这场教育军备竞赛不就立马停止了吗?理论上的确是这样的,但现实则是,内卷本质上就是电影院效应。
你知道什么叫电影院效应吗?假设你坐在第一排,当你站起来看电影的时候,第二排的人就会被迫起身,然后第三排、第四排的人为了看到画面也只能站起来踮起脚尖,只要有人带了这个头,那整个影院的人最终就全都只能踮着脚看电影,这就是内卷的真正原因,并非哪个人不够醒悟,而是你没办法让所有人老老实实的坐在座位上。

而且这也只是内卷真相的冰山一角,为什么整个社会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的做教育内卷这个同样的动作?
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个社会的成功路径是非常稀有的,适合咱们普通人参与的道路,更是无比稀缺,比如说创业,中国100个创业的人里面,可能只有1个会成功,相比起百里挑一的成功概率,卷教育成功的可能性也许还会略微高一点。
当所有人都形成了这种思维定式,那大家就只能在这条路上卷到底,比如说欧洲富丽堂皇的哥特式建筑,一开始只是整体外观的华丽,后来卷到了一块砖,一朵金花都要反复打磨,比华丽更华丽,比复杂更复杂,最后完全变成了没有意义的内卷行为。
明白了这个你就看懂了当下内卷的局势。
为什么整个社会都在996甚至007?为什么大学生的工资低到了三四千涨不上去?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的公司只上班8个小时,旁边的公司立马就会延长到10个小时,最后他5天完成项目,你需要一个星期,这个生意就会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大学生的工资也是一样的道理,你要5000一个月,别人只要3000,即便你能力比他还强一点,老板也会选择那个3000月薪的人,这样相互内卷互耗,最后的结局就是你的工资永远都被老板拿捏。
所以内卷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成功的道路过于稀缺,所有人被绑到了一条赛道,那必然会导致道路越来越拥挤,这才是事情的真相。

看到这种场景,那我们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困局?
国家早已开始行动:
第一步,进行产业升级。
这本质上就是在做大蛋糕,让成功的道路变得更加宽阔,提高大家找到好工作的概率。
第二步,进行教育双减。
不允许非法进行学前教育补习,让家长和孩子都能喘一口气。
第三步,严厉打击996加班。
前段时间互联网大厂的休息时间调整潮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只要上班时间开始减少,就业市场就会不那么内卷。
第四步,打破高学历的迷信。
未来想要过上好生活,不一定只能通过高考内卷去解决问题,还能通过学习合适的职业教育去掌握一门技术,让蓝领工人的工作环境、工资与白领工人达到同一水平甚至更高一点,这样即便没有通过读书出人头地,也能找到新的出路。
当这四套组合拳全面生效,社会就会打破这种自我消耗式竞争的困局,而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个个体,也必须清晰的认知到未来的一个趋势——以后的社会,学历不再是成功唯一的通行证,唯有提高自身,找到自己的兴趣领域,然后深入发展学习,自己的人生才会充满更多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