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有人想去日本寻求一些应对老龄化的诀窍,这就是天方夜谭,因为日本不是老龄化,日本是少子化。
如果单看老龄化指标,日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老龄化,怎么到了如今三十年过去了,日本出生率还是稳稳的维持在一个基准上?
1990年日本总和生育率1.54,如今还有1.2多,三十年过去数据就下降了一点,难道是日本人有什么特殊体质,搞得这个国家十分耐老?
老龄化十年,我们讲这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老年人口比例上去了,国家财政面临巨大压力,生产也跟不上了,这是老龄化了。
但是老龄化三十年,我们的一些专家还在那里研究日本的情况,认为有什么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那就错了。
日本不是老龄化了,而是老年人口比例较大本来就是日本的常态,日本是少子化,而且是恢复到了历史的正常区间,从古至今日本人生育率就比较低,只有近代引进西方农作物后,加上发达的医学技术,治好了许多可能导致人均寿命下降的疾病,日本人口爆炸增长了一次。
1900年日本人口大约是3000多万,到了1940年就变7000多万了,人口就是在这四十年里突然增长了一次。五十年代以来,日本人口以平滑的曲线增长,消化完了大正年代的超额生育后,又恢复到了历史的常态。
想要从日本人那里获得什么经验,是我们的专家在痴人说梦,90年代我们的总和生育率大概是2.5左右,现在已经到1出头了。
日本三十年,总和生育率维持在一个小区间变化,我们的变化是大起大落,显然只有我们会面临老龄化的问题,不是幻想机器人养老,机器人就能养老,更不是幻想学习日本海外投资遍地,把利润输送回国内,实现转移支付。
因为日本的海外投资只是被二战打断了四五年,从大正年间到令和,除了昭和那些年真的招来了核弹,日本人一直在进行海外投资,有成熟的门道,而且摸了百年左右。
想要几年内学会投资,不现实,想要机器人技术进步到能够快速养老,更不现实。日本目前的问题,是少子化,是很多小微企业因为没有年轻人来接,业务虽然运行着,但是主理人一出事,企业瞬间不见了。
这显然是富过,而且分配制度比较合理,才能出现的情况,小微企业能一直存在,并且小微企业能稳定经营几十年,直到没有人接岗才倒闭,这种情况在我们这个市场环境变化极快,动不动就要出现新业态的地方根本实现不了。
当年日本对华投资,那是用1.2亿人口的市场,找12亿人口的市场,是十倍人口,如果非要学日本,那我们现在首要做的,是找一个进行完扫盲教育后,有一百四十亿人的市场。
就算是把三体星人填进来,也不一定能有这么多人,刻舟求剑不仅不现实,而且很搞笑。
非要找日本学,能学到什么东西?
是学不到的,我们现在应该认识到,中国已经到了没有石头可以摸的地步了,做什么前面都是漆黑一团的迷雾,干什么都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探索,这才是问题。
未来的问题,是过去人类历史上都没有遇到过的,这才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没有人可以预测这样的未来,没有。
启示是不存在的,凡是能在如今预测长远未来的,都是大忽悠。
我们能做的只有做最保险的选择,最稳妥的选择,犯最小的错误,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