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点题外话。昨天的阅兵琳琅满目,展出的新品很多,作者也第一时间总结了十大亮点。根据后续信息,再补充2点:
其一,新一代J20已经问世。从昨天的阅兵可以看到,J20S有展出,并且无人僚机也展出了,且本次展品都是已经服役了的装备,说明“J20S+忠诚僚机”的新一代战机已在中国服役。美国还在PPT。
其二,中国导弹“四大家族”已经全面高超音速化。东风17、东风26D、鹰击19(高超巡航弹)、鹰击21、长剑1000都是高超弹,其中长剑-1000(高超巡航弹)据说速度6马赫、射程6000公里以上,红旗家族估计也已经高超音速化。
接着,说回本次正题。
本次阅兵亮点虽多,但还是有一点让军迷比较遗憾,依然没能看到期待中的轰20。
作者认为:传统意义的轰20有可能不会出来了。这里的传统H20,指的是类似B2或B21这种的亚音速隐身轰炸机。
这一点,早在前几年美国放出B21消息的时候,作者就有这种感觉,到今天这种感觉更加明显。
之所以如此说,核心理由就2点:
1, 中国要搞B2式轰炸机没有技术难度,且时间也已经差不多了。
B2的技术难度无非就2点,一是隐身性,二是其飞翼布局。
这两点,对中国都没有难度。隐身技术中国早已没有难度,飞翼布局更是被中国玩出了花,不但各种飞翼无人机,中国三款六代机全是无尾飞翼布局。
还有一点就是发动机,放在前些年中国航空还有心脏病的时候,可能还是个问题,如今中国发动机已不是问题。即使一下子没有完全匹配的发动机,也可以走J20路线,先弄一款能用的发动机,等H20的专用发动机搞好后,再战力拉满即可。
从时间上来看,美国B2自1988年开始研制,10年后就完成定型,从开始研制到首飞,也就十多年时间。中国早在2015年,当时的空军司令马晓天就承认过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轰炸机,在此之前已研发了一些年头,到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时间上也差不多了。
因此,中国研制B2式轰20没有技术难度、且时间上也差不多了,但为什么没有出来,作者猜测,很可能是我们已经转变了B2式路线。
2, 最核心原因,B2与B21已经是落后的飞机
B2与B21最大的特点是隐身,它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大国对抗或战略威慑,总不能用它们天天去打胡塞吧。
B2有一些天生缺点:
其一,太贵。其造价逆天,一架B2的价格比同机身重量的黄金还贵;每使用一次的成本极贵,不使用时的保养维护还贵。这东东连美国的军费与财力都用不起,原本计划造上百架,最终只搞了21架就终止,不得不使用缩配版的B21。
其二,B2/B21已经落后
用它去欺负一些小国比如打叙利亚、阿富汗或是胡塞,确实很好用,但B2的功能是进行大国对抗,又或是携带核弹进行战略威慑。
然而,在如今的大国反隐身面前,隐身早已形同裸奔。
于是在此时,如果我们还去搞一款三四十年前的、连美国都用不起不愿用的、且最大优势已经丧失了的B2/B21式轰炸机(即传统轰20),其实际意义已经不大。

▲B2 视频截图
我们肯定得搞一款能满足当前时代甚至超前的战机出来,如果花大力气搞一款一问世就落后的战机,没这个必要。
正是出于上述2方面原因,作者认为传统意义的H20(类B2/B21)有可能已经不会问世。
需要说明一下,只是说传统意义的轰20不会问世,但不是说轰20不会问世,有可能中国的轰20是一款比B2/B21更好更强的轰炸机。
到底是什么样子很难说,就作者认为,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我们的H20是一款无尾飞翼隐身超音速战机,而非亚音速。“无尾飞翼+隐身+高速”三者同时拥有很难,美国当时为了隐身而不得不牺牲掉高速性,而使用亚音速。时间来到如今,既然最大优势隐身性已经丧失,再搞亚音速就没了意义。
简单说,我们所搞出的H20,很可能是一款高空高速B2/B21,而非美国所使用的亚音速B2/B21。正因为“无尾飞翼+隐身+高速”三者同时拥有很难,我们一直在攻克难关,轰20才一直没出来。
第二种可能,中国的几款六代机中,其中一款就是中国未来轰炸机的雏形。
已经出现的三款六代机,单独看似乎都不大,但把它们与J20与J35放在一起,就会发现J20不过是小个头,J35更是个小不点。但实际上,J35可是一个机长近20米、最大起飞重量超30吨的双发重型(至少是中型)战机。
就说J36,据说它的载弹量达到了20多吨,美国B21也不过13吨左右。试想一下,美国B21一个载重10多吨的亚音速飞翼轰炸机,中国的则是载弹量二三十吨、能进行二三马赫超音速飞行的无尾飞翼隐身轰炸机,你选哪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