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华,但也请端正态度!

2025年10月24日

1)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即将于2025年10月26日开启访华行程,作为默茨政府首位访华的部长,其此行本应承载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深化的期待。毕竟,中德经贸额连续多年超2000亿美元,在中欧经贸合作中独占鳌头。据德方数据,今年前8个月中国超越美国重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德国商会的报告显示,超过90%的在华德国企业决定深耕中国市场,50%以上计划加大对华投资。这样的合作基础值得双方倍加珍惜。但令人遗憾的是,出发前夕他接受采访时的一系列言论,却给这次访问蒙上了不必要的阴影

2)据报道,瓦德富尔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会向中方强调通过台湾海峡这一重要贸易走廊自由流动货物的重要性,并且声称如果自由流通“因暴力冲突而不再可能,将对世界许多地区的繁荣产影响”。他说,德国将保持一个中国政策不动摇,“这也包括必须避免暴力改变现状”。他还说,将呼吁中国利用自身影响力,推动俄乌和谈。他表示:“我们希望中国为实现乌克兰公正持久和平做出贡献。没有其他国家像中国这样对俄罗斯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3)瓦德富尔妄议台湾问题,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近日明确重申,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过去不是,今后更绝无可能,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台海和平的真正威胁是“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纵容,德国作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国家,理应恪守原则,而非说三道四。关于俄乌冲突,瓦德富尔呼吁中国“利用影响力推动和谈”的表态,看似合理实则忽视基本事实。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今年5月王毅外长就曾同其通话指出,中方始终致力于劝和促谈,支持通过直接对话达成公平持久的和平协议。中国不是冲突方,却一直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反观某些西方国家一边拱火递刀,一边对中国施压,这种双重标准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4)此次陪同瓦德富尔访华的有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和稀土进口商代表,其核心诉求之一是说服中方放松关键矿产出口限制。但瓦德富尔显然没有搞清楚,中方最新稀土出口管制是依法依规完善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做法,正如王文涛部长向欧方明确说明的,这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大国担当,且一直为包括欧盟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审批便利。将正常监管炒作成“贸易胁迫”,本身就是对事实的歪曲。

5)瓦德富尔声称“稳定的全球贸易对中方至关重要”,这话确实不假,但合作从来都是双向的。德国车企在华获利丰厚,大众1984年入华以来累计盈利达1300至1500亿欧元,奔驰过去20年在华利润接近2000亿人民币,博世、西门子等企业也在中国市场收获颇丰。同时,华为在德投资超160亿美元,宁德时代、微宏动力的工厂为德国创造大量就业。这种互利共赢才是中德经贸关系的本质。

6)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德国一边寻求中方在稀土等领域的合作,一边却和法国、波兰推动欧盟讨论对华贸易“反制”,甚至放风要动用《反胁迫工具法案》这一“核选项”。但欧洲媒体早已点破,欧盟内部对此分歧严重,没人真愿意承受与中国贸易升级的代价,毕竟特朗普时期欧盟就多次喊着要用这一工具,最终都不了了之。这种“边谈合作边秀肌肉”的做法,绝非伙伴相处之道。

7)中方一贯反对“麦克风外交”,尤其在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没有妥协空间。德国在中国民众心中本有良好声誉,但瓦德富尔此前就曾用“强权”“威胁”之类的负面词汇谈论中国,如今他又妄议台海,这种做法很容易激起中国民众的不满情绪,把中德合作乃至中德关系置于不利境地。

8)中德作为多边主义维护者,本应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中注入稳定性。习近平主席与默茨总理已通过通话为中德关系发展作出战略引领,两国外长保持密切沟通,这都为双边关系定下了合作基调。但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不能既想在经济上沾光,又在政治上冒犯对方核心利益,这种“两头占”的想法显然不切实际。

9)其实解决双方分歧的路径并不复杂。在稀土问题上,中方已为包括欧洲企业在内的各国需求方设立“快捷通道”,2025年上半年超六成欧盟企业通过该渠道获得许可,只要德方企业遵守规则,正常需求完全可以得到保障。在政治议题上,只要德国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中德在俄乌等问题上完全可以找到合作点。关键在于德方官员是否能放下偏见与傲慢。

10)作为一个中国网民,我当然欢迎瓦德富尔访华,也期待中德能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深化合作。但对话的基础是相互尊重,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手画脚;合作的前提是平等互利,不是单方面的索取与施压。希望这位德国外长能在访华期间摆正姿态,多听听中方的真实立场,多想想中德合作的本质,这样才能让此次访问真正取得成效,而不是沦为一场徒劳的政治秀。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已有10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