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1)
会员用户请关注新公众号:百家社评,以防走失!
美军“杜鲁门”号航母又“翻车”了?
发布时间:2025-04-30
作为美军军事霸权的象征,美国海军“杜鲁门”号航母却在红海执行任务时接连遭遇“滑铁卢”,先是与商船发生碰撞,紧接着“带病作业”的它又出事了!
美国海军当地时间28日发表声明称,一架F/A-18E“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杜鲁门”号航空母舰机库牵引过程中失控,与牵引车一同滑落海中,导致一名水手轻伤,目前飞机已在海上“失踪”。
战斗机与牵引车一同栽进大海,实在是让人笑掉大牙。事发后,美国海军称事故系“操作失误”,并强调航母仍具备全面作战能力,但未透露战机打捞计划。
这样看来,虽然美军在中东摆了个“豪华套餐”:两艘航母、几十艘驱逐舰、上百架飞机,看着挺唬人,其实漏洞百出。
这场被五角大楼轻描淡写称为“牵引事故”的离奇事件,背后究竟藏着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
更巧的是,就在美军发布声明的同一日,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宣布,其部队通过导弹和无人机对“杜鲁门”号航母舰队发起袭击,并“成功迫使敌舰北撤”。
胡塞武装宣称此次袭击是为报复美军此前对也门的空袭行动,而美军则否认无人机接近航母。
综合以上两个声明,外界纷纷推测:美海军这架F/A-18E舰载机之所以坠海,应该是“杜鲁门”号航母为了躲避胡塞武装无人机攻击,来了一个“海上摊煎饼”。
突如其来的急转弯剧烈机动和舰体倾斜,将尚未固定还在牵引状态的F/A-18E甩出了机库,最终才落入海中“喂鲨鱼”了。
《国会山报》、CNN等多家美媒报道证实了这一说法。一名美国官员披露,现场初步报告显示,这架战斗机坠海与航母为躲避也门胡塞武装袭击有关。美国“军事新闻网”的记者随后也报道了这一细节。
不得不说,这次胡塞武装真的是上大分了,成功间接摧毁一架F/A-18E“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甚至坠海的战机可能还会磕损机库两侧的舰体和设备……
虽然胡塞武装的“袭击说”暂无实锤,但已经赚足眼球。战术上用无人机骚扰美军航母,成本不到导弹的零头。
美军这边,除了打捞飞机,更需“打捞形象”——毕竟航母甲板能修好,但“全球最强海军”的滤镜已经碎成渣了。
现在胡塞敢动手,而且还让“杜鲁门”号被迫后撤,等于告诉全世界:美军航母不是铁王八,也有软肋。
这已是“杜鲁门”号航母2025年以来第6次卷入重大安全事件。
结合公开报道梳理其近期轨迹,可窥见美军在中东部署的压力:
2024年8月起,“杜鲁门”号已在红海连续部署超8个月,舰载机起降频次超出设计标准30%。
2024年12月,“杜鲁门”号上的1架舰载机被护航舰误击后坠毁。
今年2月12日,该航母与商船相撞致舰体受损,导致舰长撤职。
仅3月16日至4月28日,胡塞武装对其发动至少5次导弹和无人机袭击,甚至尝试打击后勤补给舰。
同时,自3月31日至4月22日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也门胡塞武装击落了美军MQ-9“死神”无人机7架,造成美军直接损失超2亿美元。
这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实力和高超的战斗技巧。
当地媒体报道称,胡塞方面甚至还为此专门制作了一首名为《没用》的歌曲,嘲讽MQ-9“战力糟糕”。
与此同时,美军2025年第一季度舰机事故数同比激增40%,涉及F-35A坠毁、UH-60直升机与客机相撞等重大事件。
美国国防部报告显示,70%的军舰和40%的战机已超设计寿命50%,维护滞后问题突出。
当胡塞武装的导弹在“杜鲁门”号附近溅起水花时,溅湿的不只是航母甲板,还有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最近,美国确实在中东地区频繁调兵遣将,派出“杜鲁门”号和“卡尔文森”号两个航母战斗群,还出动了B-2隐形轰炸机。
表面上看是为了对伊朗极限施压,同时打击胡塞武装,但实际效果如何?与一支地区武装打得有来有回,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而此次事故看似偶然,实则暴露美军三大顽疾:
一是装备老化与维护漏洞。
“杜鲁门”号服役超30年,其搭载的EA-18G电子战飞机同样面临老化问题。美军承认,现役装备维护预算不足,导致故障率攀升。
二是人员疲劳与操作失范。
美军报告披露,航母航海长曾将商船桅杆灯误判为港口指示灯,雷达操作员执勤期间观看NBA比赛。
胡塞武装的持续袭扰无疑进一步加剧人员压力,2024年12月的误击事件即被归因于“夜间应对无人机袭扰时的疲劳”。
三是战略透支与成本困境。
面对胡塞武装这类非对称作战力量,即便拥有全球最尖端装备的美军也难逃“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困境。
美军自3月15日重启红海军事行动以来,拦截胡塞武装千元级无人机的“标准-6”导弹单发成本超百万美元,美军在红海陷入“高射炮打蚊子”的消耗战。
而同时F-35A战斗机被曝存在百余项设计缺陷,边生产边整改的模式加剧了风险。
胡塞武装用TikTok直播导弹袭击收获50亿次播放时,他们不仅在挑战美军航母,更在解构传统军事话语体系。
当超级航母的电磁弹射器卡壳、拦阻索断裂,坠机事故不过是霸权机器老化的毛细血管爆裂——锈蚀的不仅是战机螺丝,更是“世界灯塔”的“威严滤镜”和美军“全球警察”的体面。
F/A-18超级大黄蜂坠海事件叠加7架MQ-9无人机损失,不仅暴露了高强度部署下的装备维护压力,更折射出现代战争中的成本悖论,那就是价值数千万美元的先进武器在对抗低成本无人机、简易导弹时,反而陷入效费比失衡的怪圈。
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即便拥有最尖端技术,系统性管理缺陷与战略透支仍可能让超级大国陷入泥潭。
正如美国海军退役上将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所言:“我们正在用20世纪的装备和思维,应对21世纪的混合战争。”
当美军航母成为“国际搞笑素材库”,当6000万美元战机不如拖车司机抢镜,我们不禁要问:频繁秀肌肉的背后,到底是“实力威慑”还是“强弩之末”?
正如网友调侃:“美国航母不是碰碰车,且行且珍惜啊!”
而沙漠里的胡塞士兵,正擦拭着下一枚导弹——他们用行动证明,就算对手是大象,蚂蚁也能咬掉它一块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