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武汉情怀 · 见龙篇!

2020年03月06日

历史巨人毛泽东有一颗诗人的灵魂,绚丽多姿。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对山水有独特的理解。要问他对哪个地方的情怀贯穿一生?答案只能是武汉。他的故乡韶山冲,见证了他“本我”的觉醒,但成年之后他很少在那里。楚文化中心之一的长沙,岳麓书院与橘子洲头都曾留下他的足迹,他在那里读书、并形成“王者之志”,但仅限于青年时期,壮年所在之时不多。他井冈山、延安都曾留下过影响历史走势的文章,但主要限于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后,他在北京呆得时间最长。上海、杭州等地,他青年时去过几次,建国后也经常去;但留下的情怀元素不多。思来想去,唯有武汉,在他人生的青年、壮年、晚年都留下过深深的足迹与不可磨灭的情怀。这些特征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很明显。他在武汉最初留下的那首《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对比之前的《沁园春·长沙》和之后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作品,这首《菩萨蛮·黄鹤楼》多了几分沉郁,几乎不见其独有的乐观与豪迈。该诗的基调就是《沁园春·长沙》中的那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却没有“谁主沉浮”之豪迈。最后两句更是心潮澎湃胜过湍急之江水。在我的印象中……

百家时评小程序
已有894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