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大招”来了!猜猜中国会有什么……
2020年03月26日
19625
北京时间今天中午,从美国传来一个大消息:在共和党、民主党激烈的讨价还价之后,“2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终于在参议院获得通过。众议院将在华盛顿时间周五上午9点审议这一刺激计划,并以语音表决的方式推动该法案通过,因为多数代表已因为疫情离开了华盛顿。据“财联社”、“腾讯财经”等多家媒体报道,这份880页的法案要点如下:

美国媒体评价说:这是“有史以来最昂贵、影响最深远的措施之一”。在昨天的专栏里,我已经初步分析过美国的“救市计划”,它的规模至少会达到6万亿美元,其中2万亿是上述财政政策,还有4万亿美元来自美联储。而美联储承诺,如果有必要可以“无限印钞”。美联储的印钞方式比中国央行多,而且简单粗暴。除了有类似中国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等手段,美联储还可以购买美国国债、MBS,未来还可能购买针对债券、蓝筹股的ETF基金,甚至直接向优质企业放贷。到目前为止,美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双辣招”基本上都兑现了,这对于稳定市场将发挥积极作用。欧美股市会在今天大涨吗?这个很难说,因为之前已经炒过预期了。但欧美股市的恐慌在本周基本释放完成。欧美股市见底了吗?这个尚难以做出判断,因为疫情还没有见顶,但向下的空间不太大了。当欧美金融市场“恐慌基本释放完成”的时候,中国股市走独立行情就有可能。但股市要想转牛,也比较困难。因为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停顿状态,而且至少会再维持两个月左右。我之前说过,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然力度不够。随着一季度经济数据基本清晰(负增长是必然的),再加上全球都在救市,G20峰会又要求各国统一步伐、拯救经济,所以中国的政策到了一个“拐点时刻”。
上图是央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贷款部分已经失效,被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所取代。仍然发挥“刚性作用”的,是表格最下部的公积金贷款利率,它被严格执行了。存款基准利率(红框里)也正在发挥作用。中国名义上实现了利率市场化,银行可以确定自己的利率,但“行业自律(其实就是价格联盟)”仍然存在,这就强化了存款基准利率,让它仍然发挥重要作用。存款利率是银行的“买入价”,是银行的资金成本;LPR利率是“卖出价”。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利差”,这是银行利润的来源。此前央行只要求银行降低LPR利率,而不降低存款利率,LPR当然就很难真正降下来。如果降低存款利率,LPR降息空间将被打开。所以在目前阶段,存款利率降低更有意义,是力度更大的利好。坊间普遍猜测,存款利率会在一周之内降息,最快可能是本周五或者本周日的傍晚。存款利率降低之后,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也会随之降息,然后就是4月20日的LPR利率了。存款利率如果降息,一般是25个基点,这样LPR也有望出现一次较大幅度降息。此外,央行定向降准还可以继续进行。通过PSL、MLF、再贷款等方式释放资金,也将继续加量。中国经济有三大部门——企业、住户和政府。目前企业杠杆率是全球最高,住户部门杠杆率在新兴经济体里全球最高(接近部分发达国家),只有政府部门杠杆率尚未超标,其中中央政府的杠杆率偏低。所以,现在到了大幅增加国债规模的时候,地方债也有增长空间。按照“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但“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所以,未来中国央行也可以跟美联储一样,在市场上购买国债、地方债,这将成为央行发钞的新方式。会在这一轮危机里实现吗?有待观察。我的看法是,国债和地方债至少要比原计划多发行1万亿才行。想想看,经济下滑,减税降费,政府收入降低。这时候还要稳增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财政的钱从哪里来?只能是发债。第三,房地产政策应该有比较明显的“松绑”,才能撑住经济。最近各地出台了一些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说实话,中国汽车消费空间不太大。即便是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城市都“全面松绑”,能带来的增量也不会太多。而汽车松绑之后,就是城市交通的灾难。中国跟美国不同,我们是摞起来的城市,根本没有条件家家开车。所以,鼓励大家买车1年后,就会出台更严厉的汽车限行政策。增加汽车消费的结果是——路面交通将瘫痪,大家对地铁的依赖度会大增,车位价格会暴涨。很多富裕家庭会买两到三部车,来突破限行。最终,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至于5G带动的换机消费,其实力度也有限。手机、汽车和房子,完全是三个价格量级的商品,差别巨大。对经济带动力最强的,当然是住房。由于“房住不炒”原则不能动,国家可以从支持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入手。建议全国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一律打9折(LPR利率向下“减点”);改善型需求,房贷利率一律不上浮(维持LPR报价利率)。在供需矛盾比较尖锐的城市,新房发售应该向刚需和改善倾斜,限制投资性购房。比如新房的70%首先供首次购房者选房,剩下的30%给其他购房者选房。目前各城市针对人才的“放松限购”其实带有学历(职称)歧视的性质,并不合理,鼓励刚需和改善才是正确的方向。另外,取消对房地产企业在A股IPO和借壳上市的限制。资本市场对房地产行业的歧视,应该全面废除。第四,新基建、大基建同时发力,没有必要计较新旧,只要有效益就应该上马。对于人口流入量大、密度大的都市圈,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第五,推动陆地面积不到1万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市扩容,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增加中心城市承载力,加速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比如深圳、厦门、郑州、广州、南京、上海、武汉、海口等城市,面积都相对偏小,都可以考虑扩容。其中深圳、郑州、广州、南京、上海、武汉都应该把陆地面积增加到1万平方公里以上,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中国主要城市陆地面积一览
城市 | 陆地总面积 | 城市 | 陆地面积 |
重庆 | 82402 | 青岛 | 11282 |
哈尔滨 | 53100 | 济南 | 10244 |
拉萨 | 29518 | 西安 | 10108 |
南宁 | 22112 | 宁波 | 9816 |
昆明 | 21473 | 武汉 | 8494 |
长春 | 20565 | 苏州 | 8488 |
呼和浩特 | 17224 | 贵阳 | 8034 |
杭州 | 16596 | 西宁 | 7649 |
北京 | 16410 | 郑州 | 7446 |
石家庄 | 15848 | 广州 | 7434 |
成都 | 14605 | 南昌 | 7402 |
乌鲁木齐 | 14216 | 太原 | 6999 |
大连 | 13237 | 南京 | 6597 |
兰州 | 13085 | 上海 | 6340 |
沈阳 | 12948 | 海口 | 2284 |
福州 | 11968 | 深圳 | 1997 |
天津 | 11946 | 厦门 | 1699 |
长沙 | 11819 | 香港 | 1106 |
合肥 | 11445 | 澳门 | 33 |
注:表格里的单位为“平方公里”。
中国是强政府模式,资源大多在政府手中,行政区划调整是整合资源最好的办法,跨城市的协调机制往往事倍功半。与其隔靴搔痒,不如直截了当。第六,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都应该继续扩容,海南自由港政策也应该尽快落地。目前设立了9个国家中心城市,19个国家级新区,这两项工作都在2019年出现了停顿。建议在2020年重启这两项工作,比如沈阳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的长江新区等,都可以考虑尽快批准。
赞
赞
已有884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