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货殖列传》里有段记载:“故曰陆地牧马两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秦、燕千树粟。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鍾之田,若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绕晕了吧,我来翻译一下。司马迁的意思就是,如果有50匹马、250只羊、250口猪、千亩竹林、千株橘树中的任意一种,财富数量都相当于千户侯。千户侯可是汉朝册封的侯爵,不说富可敌国吧,起码是地方的纳税大户,种点竹子和橘子就能赚钱,说明这些东西都是汉朝的经济作物,还是不动产,属于睡后收入的那种。尤其是竹子,盖房和制作武器都要用到,类似于现在的钢材。竹子有多重要,还是看司马迁的记载:“竹竿万个,亦比千乘之家。”意思是有一万个竹竿,就是身价10亿的富豪了。而且司马迁在这段话里,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渭川千亩竹,蜀、汉、江陵千树橘。渭川在关中,汉是汉中,这些地方居然能种竹子和橘子,简直有点不可思议。橘子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低于零下8℃就死了,所以叫橘生淮北则为枳,淮河以北都不能种橘子,汉中哪来的?竹子是亚热带植物,现在主要分布在川渝和江浙,关中怎么可能有竹子呢?但司马迁说骗人是小狗,以他做学问的严谨程度,肯定是有了。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现代没有的东西,古代却有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已有875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