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部分:夏日烈,猛火遇干柴。【99年大学扩招、01年加入世贸组织、历史进程下的足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纬度】1999年的高考还是安排在7月,距离高考还剩1个月,一则由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瞬间引爆了整个社会舆论,这则通知核心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大学扩招”,通知决定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再扩大招生33.7万人,而这是建立在年初扩招23万人的基础上,这意味着1999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总人数达到153万,而1998年这个数字则是108万,增幅达到42%,这也意味着1999年将45万个幸运儿因为这一政策而进入大学。当然这份幸运不属于山东女孩范冰冰,因为高考前的三个月她遭遇车祸,在病床上错过了会考和高考,就在纠结留级还是弃学时,范冰冰得知上海的谢晋表演艺术学校正在招生,这给了她一丝希望。正如上篇文章提到1998年时任总理接任时,所面对的是亚洲金融危机来势汹汹,国企密布下岗阴云(国企改革的下岗潮),社会底层冲突不断(下岗失业潮带来了随后的98严打),出口不增反降、内需严重不足,而他选择了当时选择了需求侧改革,其改革主线就是通过启动围绕着投资、消费、出口打造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而高校扩招则是打造经济三驾马车的关键举措。如果跳出教育纬度去思考1999年的大学扩招,那么1999年大学扩招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深远影响:从就业的角度来看,高校扩招,将青年吸纳进高校,延迟就业冲击,避免与国企下岗职工形成就业竞争。后来这一做法屡试不爽,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2009年研究生扩招,2020新冠疫情袭来,2020研究生扩招,套用某位大炮的名言“高校扩招是青年就业的夜壶,时不时要拿出来用一下”。从拉动内需的角度来看,中国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在教育投资上的历来是容易下血本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成为一个时代的庄严口号。一个城市的大学城养育了周边无数的餐馆、奶茶店、打印店、网吧和宾馆;不断增加的入学人数,也带动了大学的扩张,21世纪初,在分管教育的李岚清副总理的推动下,高校合并风潮云起,翻开34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