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市面上关于台湾的文字很多,但大多数都是碎片化的;堪称典型的平面史观(司马迁和希罗多德之后描述历史的方式)资料堆积。立体史观的本质是通过规律和趋势解读过去、现在和未来。这里简单说下,立体史观和平面史观并不矛盾,但兼容。台湾是中国所有省份中最容易诠释立体史观的省份之一。按照立体史观大周期律构架,中国历史大致分三个阶段:秦汉农耕文明成熟并推广,在耕战思想下确立中央集权制。隋唐时代第二次完善耕战思想,即构建并推广科举制。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更迭。台湾历史的演变,恰好诠释了大历史周期的特色。据考证,很久之前台湾和大陆是挨着的,后随着地壳运动而远离。当然现在也不远。从地缘角度看,台湾岛是东亚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台湾自古以来属于中国这话,从地缘层面是站得住脚的。当然要论证一个国家的完整性,地缘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在台湾和大陆从紧邻到远离的过程中,大陆人不间断地到台湾生存、拓荒、传播文化、创建文明。这个过程可以借鉴考古领域,看石器时代到农耕文明时代,两岸的动物化石与人类文化遗迹高度一致便可得知。中国所有省份中,台湾进入史书的时间线较晚。在秦汉那段波澜壮阔的大历史中,鲜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原因其实很简单,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都在黄河流域。当时长江中下游流域多半被古云梦大泽(两湖地带)、古彭泽(江西地带)、古震泽(江浙地带)覆盖。北方汉人尚未衣冠南渡,靠近台湾的福建沿海还比较荒芜落后,没有什么大事件值得记入历史。直到……



已有833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