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意义来自现实,所有的历史都是现代史。
上半年普京在莫斯科阅兵的讲话中多次援引斯大林格勒战役,其原由就是为了佐证莫斯科在乌克兰行动的合法性。
当年赫鲁晓夫将伟大领袖鞭笞毒打,说一千道一万,为的就是佐证自己的合法性。在伟大领袖的阴影下,怎么把自己的死党筛选出来,需要的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服从性测试。

历史总在重复类似的韵脚。在安全逻辑大于经济逻辑的当下,经济增长已不是政府合法性的源头。俄独有的东正教末日和神秘主义情怀,给了那场持续五个月、多达200万军民丧生的二战最血腥战役新的时代意义。
宗教情怀深厚的美国也曾同仇敌忾、抵御外辱。当年小布什在911后超高的支持率,说明政府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历史使命。
总之,民众在宏大叙事下确实可以放弃小我的确幸,苦一苦自己、紧一紧腰包。
因此克里姆林宫此时此刻拥抱斯大林,将如今的俄乌冲突类比为当年特殊历史时期的艰难时刻,都知道为了什么,也知道能获得什么。

当前,俄罗斯长期面临来自西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致敬斯大林既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俄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坚定的大国立场,更是向国内强调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强大和辉煌成就,激发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为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当然,这种重塑历史人物来凝聚共识的方式也存在风险,毕竟斯大林涉及历史、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不仅折射俄在历史认知、价值观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也反映出俄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的战略考量和政策导向。

俄已经没有什么屹立于与世界民族之林的实力根基。沦为大型加油站的北邻面对汹涌的民意,除了把这场战争塑造的必然正义、决绝果断外,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回应经济问题的民怨。
所有宗教的终极目的,都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现下的生活水准下降,和断绝与整个西方世界的联系,都可以在于历史的连接中,找到正当的理由。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谁在台上谁就有了让历史为自己背书的权力。
总得面对现实。

